C08:赛道周刊·底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赛道周刊·底线

“曾”是希望之星

2012年03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曾春蕾第三次入选国家队后心情大好,赴丽江旅游。

  七八年前,她已是中国女排的希望之星。在2004年一场普普通通的联赛比赛中,她被国家队领队李全强一眼看中,并提出重点培养。

  2005年,作为蔡斌的得意门生,她在世青赛中表现不俗,一传排名仅次于中国队的自由人陈展。

  她先后三进国家队,前两次却是来去匆匆。日前,在中国女排公布的集训名单中,她的名字赫然在列。如今这颗希望之星正逐渐走向成熟,或许在伦敦奥运会上即可灿烂放光。

  她就是曾春蕾。作为一名左手接应,曾春蕾在扣球上有独到的优势,拦网、一传也很出色,称得上排球场上的稀缺人才。

  ■ 小档案

  曾春蕾

  生日:1989年11月3日

  出生地:北京

  身高:1米86

  体重:68公斤

  项目:排球

  专业特点:左手打球,快攻、拦网出色

  【入行】

  小时太胖,2个月减肥20斤

  曾春蕾入行排球的过程很普通——小时候身高突出,业余体校去学校挑人,相中了身材条件颇好的她。当时曾春蕾只有9岁,身高却已超过1米6。

  像很多运动员一样,曾春蕾也曾受伤病困扰。2006年曾春蕾正值上升期,在训练中意外受伤,膝关节劳损,剥脱性软骨炎。她因此消失了将近一年,无论地方队还是国字号都见不到她的踪影。曾春蕾坦言,这得益于领队王卫军和当时的教练林榆廷:“那时北京队人员紧张,成绩不太好,球队情况挺困难的,但是为了我能彻底恢复,就不让我参加比赛。而是一直让我在队里进行康复。”在这一年中,曾春蕾的竞技状态并未下降,用林榆廷的话说,这孩子太有天赋,坐旁边看比赛都能看得很明白。

  从业余体校升至什刹海体校后,曾春蕾还有一段减肥经历。“在小学里,我个子算高的。但是进入业余体校后,我就变成矮的了,而且又矮又胖。虽然我现在也不瘦吧,但现在这都是肌肉啊,那会儿真胖。”曾春蕾回忆,自己最苦的日子就是11岁那年,看着一起在业余体校训练的小朋友,都一个个去了什刹海体校,自己特别着急,“当时就满嘴起大泡,发烧,看我急成这样儿,教练就把我推荐到什刹海体校,当时人家说,条件不行,先减肥再说,不行就只能送回去了。”

  那个夏天,曾春蕾每天穿着减肥裤去田径场玩儿命跑,2个月体重下降将近20斤。“体校教练一看这孩子这么听话,又能吃苦,当时就让我留下了。”曾春蕾说。

  【打拼】

  三进两出,学会平常心面对

  “曾春蕾,国家队!”“曾春蕾,国家队!”2011/2012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第一阶段最后一轮,喊声响彻光彩体育馆。排管中心领导,国家队主帅俞觉敏都在现场观战。曾春蕾没掉链子,独揽16分,帮助带领北京女排进入八强,也为自己进入国家队铺平了道路。

  曾春蕾15岁时因为在对阵上海女排的联赛中表现突出,被当时的国家队领队李全强发掘,提出重点培养。蔡斌在国青队做主教练时,曾春蕾一直是她的得意弟子。

  作为一名左手接应,她在扣球上有独到的优势,更难得的是她接一传的能力很强——2005年世青赛,曾春蕾的一传排名仅次于自由人陈展。那时,她已有了中国女排希望之星的美誉。

  2009年4月,曾春蕾第一次进入国家队集训,不过很快被淘汰出局。“当知道自己要离开时挺难受的。在国家队想法挺多的,因为第一次嘛,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曾春蕾说。此后,她还有过一次短暂的国家集训队经历,但很快被调整出队。

  最近公布的中国女排大名单上,曾春蕾第三次入围国家集训队。这位北京大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进入国家队训练后,不考虑能否留下,但求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想打奥运会的欲望当然强烈了,但是毕竟我这已经是几进几出了,心态上不会有那么大起伏了。这次虽然能去参加集训,但我知道表现不好还可能离开。我就抱着一颗平常心比较好,如果能最终去伦敦,我一定全力以赴。”曾春蕾说。

  ■ 真情告白

  “曾哥是居家型妹妹”

  新京报:第一次见你觉得你特难相处。

  曾春蕾:我跟陌生人不爱说话,但跟聊得来的朋友就跟话痨似的。

  新京报:你说话好像特别直,从来不绕弯子。

  曾春蕾:属于比较典型的北方姑娘性格吧,大大咧咧的,不记仇,不喜欢那种说话七拐八拐的,还得猜,多累啊。

  新京报:你认同曾哥纯爷们儿这个看法吗?

  曾春蕾:谁纯爷们儿啊,我绝对是个居家型的,只是不得已把事业当家庭干了而已。

  新京报:那你准备找个大男人当老公?

  曾春蕾:这个嘛,现在先以事业为主,不说这个呢。

  新京报:有过想放弃这个事业的时候吗?

  曾春蕾:我刚做完手术那会儿,不知道能恢复成什么样,就觉得自己肯定不能恢复成以前那样儿了。但是家人一直劝我说,那这么多年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后来我回到队里,球队给了我很长的恢复时间,看比赛的时候,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学会了很多东西,再回到球场上,状态比以前还好了。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田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