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楼作为试点,将启动抗震加固、节能保温、管线改造等工程;市长郭金龙现场调研
| ||
本报讯 昨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到朝阳区劲松街道农光里社区,进行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专题调研。农光里社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这些砖混结构的楼房因达不到现行抗震标准,将启动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据了解,前日下午,街道办工作人员已经把房屋改造协议送到了居民手中。
每平米改造费为4000元
郭金龙调研时强调,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已列入为群众办实事折子工程,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各级政府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了解每个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和改造需要,尽快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扎扎实实把好事办好。
农光里社区住户多是原北京内燃机总厂的职工。朝阳区负责人介绍,17号楼作为试点,马上启动抗震加固、节能保温、管线改造等工程。经过改造后,每户居民房屋增加的面积将不低于13平方米。
据了解,前日下午,街道办工作人员已将房屋改造协议送到居民手中。
协议书中约定,此次房屋的改造内容为,抗震加固、屋面平改坡、外墙保温节能改造、供热计量改造、上下水主管线改造。
在改造价格方面,居民须按扩建部位的实际面积,在明年底前,按4000元/平米交纳费用,并办理相关产权手续。
此外,改造工程结束后,居民接到回迁通知10日内须搬回。
每个施工环节都将监控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郭金龙强调,各区县和各有关部门要尽快解决违法建筑拆除、市政管线改造升级等问题;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同步探索老旧小区管理模式,推进业主大会建设,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
对于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郭金龙要求各区县和各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规划设计,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充分吸收专家和群众意见,为每个居民楼量身设计具体改造方案,解决好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严格把好招投标关和标准关,确保施工单位、建筑材料符合要求;要对施工过程、工程监理每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安全和治安安全。
■ 现场
市长现场请居民“多支持”
农光里社区17号楼2门21号,是陈文英家,老人在这间51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了36年。上世纪70年代,51平米的居室已经是很不错的住房条件了;但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现在这样的住房就显得老旧而窄小了。
昨日上午,郭金龙对陈文英和其他的居民说,“我们来,是想听听大家对改造工程的意见。通过改造实现抗震、保温,有条件的话,再增加点面积。大家支不支持?”现场的居民听完,都表示同意。“增加了面积,除政府补贴外,大伙儿适当地掏一点儿钱,行吗?”“行。我们还希望政府把管道改造一下。”“这些条件都要改善,但是施工多少会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次市长的话还没说完,大家就急着表示:“没有问题。”他们还告诉市长,区里已经为大家安排好了周转房。
小区院里,听说市长来了,社区的居民们都围了上来。“这栋楼是试点,那我们的楼改吗?”居民们七嘴八舌地问。“试点先走一步,搞好了,这个小区就照这么做。但是改造工程大,也要劳动街坊了,施工过程中,住房可能需要周转。”郭金龙提高嗓门说,“也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大家的事儿大家办!”听了市长的话,现场居民都表示,这是大好事,没有问题。
■ 回访
“10天内须搬回”有望延长期限
居民称需要重新装修,回迁期限太短;社区称正研究修改
“自从知道房屋改造要搬出去,我半个月没打扫屋里的卫生了,盼着赶紧搬。”劲松农光里社区17号楼5层的住户李淑云说。对于旧房改造,李淑云很赞成,但协议中“通知回迁后10天必须搬回”的条款,却让她犯了难。
51平米住了三代四口
一进农光里社区,随处可以发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元素。社区的大门最上方有一颗红色五星,周围的墙面上也画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宣传画和标语。小区住户介绍,这是街道办后来装饰成这个效果的,表现这个小区的历史。
李淑云的婆婆闫淑清是原北京内燃机厂的退休职工,1976年,农光里社区建起来,她家分到了一套房子,到现在一家三代四口人,居住在仅有51平米的两室一厅里。
客厅太小吃饭到卧室
李淑云家没有装修,仍然保持着1976年刚搬进去的模样。一进门,右手边是一个1米多高的木柜子,柜子的两扇门上刻着毛主席语录。
墙体上还刷着那个年代流行的蓝色墙裙,卧室的门也是蓝色的木板门。
由于是老房子,客厅非常小,平时吃饭只能在主卧的桌子上吃。房子有一个小阳台却不向阳,衣服有时候晾三天也不干。
改造后将有3个阳台
说起房屋改造,李淑云非常高兴,改造后家里将多出至少13平方米,且有3个阳台。
但李淑云还有一点不太满意,协议书规定必须在通知回迁10天内搬回,“这个时间太短。”她说,由于房屋改造,室内装饰会遭到破坏,需要重新装修,10天之内肯定完不成。
农光里社区居委会陈主任说,每一户有不同的情况,“我们正在解释,能满足就尽量满足。但是大方向不变。”
对于协议中“通知回迁后10天必须搬回”条款,陈主任说,据他所知,街道办事处正在研究修改,可能会延长回迁期限。本报记者 刘春瑞
■ 相关新闻
老旧小区整治 青塔东里试点
丰台今年将综合整治20个老旧小区,完成138.5万平米抗震加固
本报讯(记者马力 通讯员卢颖 赵智和)记者昨天从丰台区房管局获悉,丰台区今年将对20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首先在青塔东里1号楼进行试点。
居民盼改造迎儿子儿媳
家住青塔东里1号楼的蒋先生有两块心病,担心老楼经不住轻微的地震;房屋面积小,儿子、儿媳妇只能在外租房。蒋先生今年60岁,和老伴住着一套39平米的房子。儿子结婚了,房间太小四个人转不开身,只好花1500元租了一间房。
听说自家居住的楼要进行综合整治,不但楼房进行加固,而且房屋面积还有可能增加10平方米,住户只负担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改造成本,蒋先生心病消除了,“房子改造好,儿子儿媳妇就可以搬回家住了。”
小区整治居民“说了算”
丰台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1990年(含)以前建成的、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落后、工程配套不全的小区,将进行节能改造、平改坡、热计量改造、防水粉刷等工作。而1980年前建成的老旧房屋将进行抗震鉴定,对不达标的老旧房屋进行结构抗震加固改造。
这位负责人说,改造将充分实现公众参与,结合老旧小区的总体情况,先期征求居民对综合整治工作的意愿,对居民强烈要求的小区优先纳入整治计划。被确定为当年整治的老旧小区,设计过程中还将充分吸收居民意愿和专业建议,邀请居民代表、专家、规划部门对小区设计方案进行研讨。
594栋房屋将抗震加固
按计划,2011年至2015年,丰台区将有计划分批次完成旧小区综合整治。今年实施2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其中重点完成位于主要大街、重点地区、重点旅游景区以及进京国道、铁路周边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同时,在房屋安全鉴定基础上,完成594幢、138.5万平米房屋的抗震加固、节能改造、供热计量温控系统和附属设施改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