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评论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评论周刊
上一篇

小心被“成本”压弯了腰

2012年03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一周观察】

  菜价的畸变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却未能让本应第一个受益的菜农得到应有的最多红利。

  本周公众最关注的,自然是成品油价的上涨。此次汽油、柴油上涨幅度每吨高达600元,是2008年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93号汽油从此步入8元时代。

  如果说,油价高企已令城乡居民高呼“吃不消”,那么有关方面事后的解读就更让人难以接受。老生常谈的“与国际接轨”、“理顺价差”能否服众且不去说,“三桶油”动辄以“炼油亏损”为由,让公众为其埋单,自身却不见多少为降低成品油成本的改革措施。不仅如此,快涨慢跌、多涨少跌的“4%门槛”原本已显得不够平衡,如何解读却又仿佛总是“三桶油”说了算,这让人情何以堪。

  正如中外许多观察家所言,相对国民收入,中国成品油的价格已经非常之高,且油价是上游价格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油价的上涨势必催生连带反应,令下游物价水涨船高,造成生产、生活成本的普遍上抬,不仅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且对政府控制物价、实现年度通胀目标构成负面影响。

  几天前,笔者一位在南京的朋友称,她公司附近的早点店“葱油饼”的招牌悄然少了个“葱”字,老板称“葱价太贵,油饼没了葱只好删掉那个字,以免被人说货不真价不实”。的确,最近葱价涨得着实离谱,许多地方市面价格高达3元,甚至有“10块钱4根大葱”的说法流传。

  从去年的“蒜你狠”到今年的“向前葱”,每逢“春淡”,农副产品市场似乎都会发生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怪事。对此众人分析各异,但有一点是大体肯定的,即这种价格的畸变一方面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却未能让本应第一个受益的菜农得到应有的最多红利。

  年复一年,一次又一次的类似事件表明,单纯依赖行政调控,是解决不了“葱头蒜皮”价格问题的,但倘仅将“蒜你狠”、“向前葱”现象解读为市场调控,好整以暇地坐待“看不见的手”去“归位”,恐也是闭门造车的空谈。市场机制只有在健全的市场规则、健康的市场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点是任何人不应忽视的。

  国务院近日批转的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今年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地产业内分析预测,深圳、广州有望接棒上海、重庆,入围第二批试点房产税改革的城市名单。

  衣食住行,是个人、家庭最基本的生活成本构成,房产税问题不仅是财税体制和政府收支的问题,同样是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切身利益的问题。在目前城市千家万户被沉重的居住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来之际,任何可能涉及公众生活成本问题的改革措施,都必须慎之又慎。

  交通运输部发言人表示,各地在收费公路转向清理中成效斐然,截至目前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整改项目占总量的68%。

  交通成本对公众、企业而言,也是沉重负担,公路收费之高、收费点之密,不仅影响民众生活,在某些地方甚至构成对重点产业发展的威胁。对公众、企业而言,他们关心的并不是百分比,而是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由公路收费所引发的交通、物流成本问题,是否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陶短房(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