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健身器材也该有“身份证”
近日看到新京报一篇报道,《“城市家具”将有“身份”》。北京将对12类“城市家具”开展设施编码的研究,每个设施都要办“身份证”、建立数据库。并利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把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纳入信息监控平台。12类设施包括废物箱、交通类护栏、街牌、公交车站设施、公用电话亭等。
看到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去附近公园健身的情景。
我住地附近,有一个公园,健身设施较多,分别有老年健身区、儿童健身区和青年健身区。然而,损坏的也不少。比如,这里有一种“太空漫步机”:就是两脚分别踩在踏板上,前后摇摆;锻炼腰腿功能。但是,这里总共八架“太空漫步机”,在去年十二月左右,就坏了五架,不是缺一条腿,就是脚踏板与铁架相碰,哐哐作响;一直未见人来修,如今只有一架能用了。这种情况,不但对健身人不方便,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
从新闻中没看到12类“城市家具”中是否包括小区和公园的健身器材,笔者觉得这些也应有“身份证”,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管理。
□曹志勇(职员)
“伪早教”丛生监管在哪里
近日,一位知情者向媒体透露了早教市场“圈钱”的内幕:从早些年的婴幼儿双语教育、珠心算、强化记忆等,到近两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教银行论”、“皮纹测试”、“捕捉婴幼儿敏感期”等理念,都从来没有离开过西方实验室。现在的早教培训机构用那些零散的没有被科学论证的舶来数据,让大量望子成龙心切的年轻父母动辄几千上万的花大钱。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家长的心态,也不能说没有道理。问题的症结其实不在于早教,而在于“伪早教”。现在的早教市场良莠难辨,不少早教机构赚的是“眼球经济”,借助的就是外国的理论,说得越炫乎,越能够吸引住家长。
一边是经济蛋糕巨大,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千亿元规模,一边是监管缺失。不仅标准缺失,准入门槛混乱,似乎也没有一个职能部门去主管。针对早教市场的乱象,要提醒家长擦亮眼睛,更要进行严格监管,比如,建立科学的办学标准和准入门槛,对师资及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检查。
□前溪(教师)
地铁空气“净化”还要多想办法
日前,北京地铁公司3月25日表示,随着增购新车的陆续到位,5号线目前已具备提高运力的条件。从3月28日起,5号线全日列车开行列数增加24列,运力提高13.3%。
地铁公司想方设法提高运力是好事,但也希望地铁公司能关注一下车辆里的“空气”质量。在乘坐地铁过程中,笔者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车厢里的“空气”实在是不太好。由于人多,车厢里的空气混浊不说,还有一股股熏鼻子的“怪味”,一些乘客不得不挤到车厢顶部有“通风”的地方,仰着头呼吸、喘气。很多人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往外跑,到了通道里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
由于地铁列车基本上都是“全封闭”式车厢,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使车厢里的空气难以“流动”和“转换”。但还是希望地铁部门能够想方设法创新或者改进车厢空气流通工作,尽可能让地铁车厢里的空气再清新些、再干净些。
□舒心萍(市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