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北京新闻·时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北京新闻·时政

鉴宝节目限制现场估价

国家文物局首次明确表态,禁止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将建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

2012年03月2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009年,专家鉴宝活动现场,一名文物鉴定专家为市民鉴定玉器。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薛珺 摄

  本报讯 随着文物和艺术品收藏热的提升,电视中的文物鉴宝类节目也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追捧。不过,对于一些节目中动辄进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文物现场估价,不少文博领域的权威专家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发出反对声音,认为这种节目对文物价值本身的引导存在误区。

  昨天,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提出,将会同有关部门,对鉴宝类节目进行引导,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

  鉴宝随意开具鉴定证书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介绍,随着文物收藏和艺术品收藏的活跃,大量资本和投资机构进入这个领域,文物鉴定的需求较前几年也更加旺盛。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文物鉴定资格管理制度,鉴定资格准入和鉴定行为监管体系,也没有确立。

  李耀申表示,鉴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受利益驱使,随意开具鉴定证书的现象。此前媒体报道的“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系列的鉴定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

  提倡普及文物鉴赏知识

  今后,国家文物局将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文博行业道德制度建设,研究修订《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协调建立相关部委联合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文物评估认定条例》。

  会同新闻、广电等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媒体有关文物节目、栏目的管理,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

  文物部门对于有关鉴宝等文博知识普及的节目,可在专业人员、文物资料等方面对媒体提供支持。

  ■ 说法

  专家≠古玩商 不应现场估价

  ●谢辰生,我国著名文保专家

  “太对了,太好了!”听到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文物估价类节目进行限制,著名文保专家谢辰生说,文物本身的价值主要不是经济价值,而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鉴宝节目对文物进行现场估价,是引导人们把文物作为发财的手段,负面影响很大。

  此前在其他场合,谢辰生曾表达过对现场估价的鉴宝节目的质疑。他认为,这类节目的导向本身有问题,并不符合文物事业的内在要求,而是过度渲染了文物的经济价值。“文物事业,是为了利用文物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让公众受到教育,而不是拿文物发财。如果把文物作为发财的手段,那是完全错误的。”谢辰生说,在一定程度上,鉴宝这类节目是在帮助进行文物的炒作,“文化价值怎么能用钱衡量呢?”

  谢辰生表示,自己并不反对文物市场的正常交易,但如果在导向上将文物与经济价值挂钩,这就是错误的行为。

  对于参与其中的文博界的鉴定专家,谢辰生认为,鉴定专家参与这类节目的应有底线要求,就是不应该为文物进行估价。他说,专家可以鉴定文物的真假,更重要的是介绍文物的文化价值,而不是给文物贴上价格标签,“专家有什么资格评这个价?专家又不是古玩商。”

  ■ 相关新闻

  推荐中轴线申遗8月揭晓名单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中轴线申遗是否能入选国家文物局推荐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最终结果将在8月揭晓。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陆琼说,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通知,各地要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文本以及必要的保护规划等文件,截止时间是3月31日。

  国家文物局将委托相关机构,对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之后请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和案头评估,参照国际上的世界遗产申报的规范进行,最终形成推荐意见后,上报国家文物局。初步计划,将在今年8月公布此次入选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最终名单。

  ■ 焦点

  将研究名人故居认定标准

  背景:从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梁林故居”被毁,到没有文物身份的“鲁迅故居”一度面临拆迁,近期,多处名人故居的现状引发各界热议。

  回应: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说,文物部门将深入研究近现代名人故居的认定标准等问题,开展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名人故居的真实价值,做到依法求实保护。

  他说,我国近些年一直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文物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李耀申说,名人故居中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特别是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级政府正在依法保护;但一部分没有文物身份的名人故居,保护就涉及建设、规划、文物等多个部门。有的名人故居原址经过多次翻建改造,文物原状已不存在;有些名人故居的历史沿革可考,但也有些比较模糊。

  “知假拍假”将加大处罚

  背景:从“金缕玉衣”到“汉代玉凳”,鉴定和拍卖领域的混乱也引发了舆论热议。

  回应:李耀申表示,目前文物拍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拍卖企业滥用《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的例外免责条款,“知假拍假”,欺诈消费者,影响和制约了文物拍卖市场的长远发展。

  今后,国家文物局和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将继续做好文物拍卖企业的审批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责任制,严格文物拍卖标的的报审、备案;配合工商、公安、税务部门,做好对文物拍卖企业涉嫌商业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加大处罚力度;开展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探索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格管理;支持、引导、推动文物拍卖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加强文物拍卖行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捐赠地下文物将出台规范

  背景:上周,国家博物馆接受了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100件马家窑彩陶的捐赠。马家窑彩陶是地下文物,杨晓阳当年从自己的学生处购买,行为本身在法律上存在争议。国家文物局的态度如何?

  回应: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张建新说,对国有收藏单位和博物馆接受文物捐赠,国家文物局将制定规范程序,预计今年出台。规范将就国有收藏单位和博物馆接受文物捐赠的鉴定程序、文物来源、流传过程,建立相对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该规范旨在对进入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和博物馆的文物,有高门槛的把关,从真伪以及文物合法性等方面,对捐赠文物建立保障。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说,凡是捐赠者捐赠的文物,一定要查明来源,涉案文物依法处置。另外,善意持有,主动捐赠,国家文物局采取鼓励态度。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佳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