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书评·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书评·关注

《传家》之岁时节庆篇

2012年03月3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在端午节,中国人有制作香包的传统。
中国女人喜爱各种饰品。
脸谱是独特的戏剧语言。

  与任祥一起合作的摄影师刘振祥,大家都昵称他为阿祥。阿祥老家住在阳明山,20多年前任祥搬到阳明山的时候,阿祥因为工作关系刚好搬下山,但两个人聊起山上种种总有好多共同话题。

  阳明山如今也是新北市的泡温泉胜地,这里冬天虽然湿冷,阿祥却永远记得过年前后的热闹景象。早年的永公路一带,几乎都是刘家族亲,过年期间走动频繁。平日里大家种植的东西不同,所以年前几天就开始互相交换农作物,你给我高丽菜、冬笋,我给你白萝卜、芥菜。厨房和谷场都是各式蔬菜,家家的炉灶也都旺着。

  到了除夕的深夜,就要拜天公,祭拜的方桌架在长板凳上面。拜完就放鞭炮迎接大年初一。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早上只能吃素食,大年初二是姑姑们回娘家,家里就像吃流水席一样热闹,大菜一道接着一道,是要从中午吃到晚上的。

  对节日和民俗的回忆,也成了《传家》的一部分。“岁时节庆”中,任祥分不同季节介绍不同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书摘】

  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习俗可以回溯至殷商时代岁末年头祭祖的“腊祭”,中国人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也是因此而来。“腊”其实是“猎”的意思,老祖先在岁末才有空闲时间把猎取的野兽拿来祭天祭祖,然后盐渍风干留着吃,也就是“腊肉”的由来。后来演变为岁末举行祭奠,并庆贺与慰勉过去一年的辛劳。

  中秋习俗:吃月饼

  根据最早的史料,月饼应始于唐代,《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宫中吃到特制的饼,觉得味道非常好。他听说新科进士在曲江设宴,便命御膳房在中秋节用红绫包着饼送去赏赐他们。“月饼”这个名词首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不过当时月饼是菱形的,后来才演变为圆形。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月饼自明代开始,已成为欢度中秋必备的应景食品。

  端午习俗:包粽子

  台湾粽一般分为“北部粽”与“南部粽”,前者在包裹前会先将内馅炒香,然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入蒸笼“蒸”熟;后者则是把生糯米和花生均匀混合,用竹叶或月桃叶包扎后,放入大锅“煮”熟,吃的时候再淋上酱料。至于粽叶,则有绿色与黄色之分,绿叶多半是麻竹的叶子,而黄色则是桂竹的“竹箨”(音)。所谓“竹箨”,就是用来保护幼竹的笋壳。

  采写、摘录

  本报记者 姜妍 实习生 江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