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书评·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5:书评·关注
下一篇

《日本边境论》背后的故事

2012年03月3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日本边境论》
作者:内田树
版本: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年3月版
定价:29.80元

  【对话者】

  内田树

  日本学者,评论家,武道家。神户女子学院大学名誉教授。

  毛丹青

  旅日华人作家,神户国际大学教授,《知日》主笔,《日本边境论》中文版序言作者。

  “能说下最初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吗?” 这是3月26日我在日本神户,面对作者内田树教授直接提出的问题。说来也怪,之前跟他聊这本书时,我并没对他写这本书的动机产生过好奇。反倒是中文版上市后,随后又到几所大学讲演,所到之处,我总会听到一些人的读后感,称赞之余,觉得有点儿不太像日本传统学者的著述风格。这样一来,国内读者的感想促发了我直接问内田树教授的愿望。

  毛丹青:《日本边境论》中文版已在中国出版发行,不少媒体也做了报道,作为好友,首先为您高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2012年,您的主张为中国了解日本人起到了作用。

  内田树:这么一说,我也觉得高兴,能为日本与中国的相互理解做贡献是我想做的事情,而且,这本书从一开始写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它的读者更多的应该是日本以外的读者。换句话说,谁都说日本是个最爱研究自己的民族,但其实,这个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日本国内,孤芳自赏,而应该走出去,让亚洲让欧美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

  毛丹青:这也可以理解成您写这本书的动机吗?

  内田树:是的。不过,直接的原因有一个小细节。我的一位学界好友叫养老孟司,有一回他掏钱请大家吃饭,结果我去了一看,发现参加的人有武术家,脑神经科专家,作家,出版商等等,全是精英。后来我问他究竟是什么标准让他选定了这些人参加饭局的?他听罢,大笑着跟我说“因为是野蛮人!”其实,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原先写书我总是有顾虑,不太愿意惹怒别人,不过听一句“野蛮人”,一下子让我对自己的自制解脱了,管他呢,随着性子说随着性子写,而最初下定决心这么写的书就是这本《日本边境论》。我觉得养老孟司先生所说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应该在野生状态下活下去”,而不是别的任何东西。

  毛丹青:今天见您之前,我在微博上收集了一下读者的提问,您与当代流行的通讯利器如此紧密接触,您主要的意图是什么呢?

  内田树:说来好笑,在《日本边境论》这本书之前,我曾写过一本《温泉国家论》,内容很多,也没出版,反倒是不断删除,最终把内容的三分之二删掉,写成了现在这本《日本边境论》,这期间,观察社会也好,了解别人的思想也好,推特啦,看书啦,与人交谈啦,所有这些都是有效地工作起来的,并不是无用的。

  毛丹青:有位网友问您所说的日本边境论是不是与中国的农村人非常憧憬主流文化有相似之处?有人把边境人称之为“边民”,而把作为中心地带的城市人称之为“浮民”,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

  内田树:我最后一次去中国是1993年,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对中国当代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我说的所谓的“边境”,主要是指“不能根据固有的经验阐述自己的意见”,只能采取他人让自己中意的主张作为行动的指南,因此,日本存在“边民”,但并不是跟“浮民”相对等的称谓。日本人是边境人,正因如此,日本人是不成熟的,而且无知,乃至非得需要被别人指路才对,过去给日本指路的是中华文明,后来到了明治时代,转换成西欧文明,不过,这一智慧的装置反倒促成了日本人好学善学的秉性,因为当看到他人给自己“入力”时,不仅要学,而且还要思量如何“出力”,这样的“一进一出”实际上扩大了日本人的知识容量。

  毛丹青: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您的书是“学者下放型”的著述,而且很畅销,哪怕是相当晦涩的理论分析,也会用轻松的笔触勾画出来,这一写作风格是什么时候养成的?

  内田树:我过去写论文,总是遭教官白眼儿,说我写得像幼儿读物,好像论文写得越晦涩越优秀的样子,但我老是写不了。尽管有些理论能让你明白,但这并不等于你再说出去,别人就能马上明白,于是我一直坚持了自己的写法,做到“深入浅出”中的“浅出”,《日本边境论》就是其中的一种,而且非常典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