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书评·文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书评·文学
上一篇

两种塞林格

2012年03月3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塞林格传》
(美)坎尼斯·斯拉文斯基著
史国强译
现代出版社
2012年2月

  □书评人 邓若虚

  即便是在塞林格执拗到不可理喻的那些年里,他的读者们也深知,这样一本全面暴露他的生活,或许会让他大为光火的传记迟早是会出现的。

  倒不是因为传记本身有何偏颇之处,任何了解塞林格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多么难相处的隐私保护狂,在他出版小说的扉页加一段“作者小传”都有意见,怎能忍受一本书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记录他的一生?不过,对于我们这些被塞林格的神秘搞得一头雾水的人,头一次通过传记窥到了他的真身,简直可以激动得热泪盈眶。

  和他那些纠结的读者一样,塞林格是一个奇怪又矛盾的人。书中提到他经历了多次退稿后,终于憋出了一篇他承认最能表达他情感的小说《瓦利昂尼的兄弟》。这篇小说讲了两个兄弟,一个是追求成功的音乐家,一个是追求质量的作家。从塞林格往后的种种做法看来,他无疑按这个规格把自己分成了两半——我相信塞林格心里一定还住着两个塞林格,一个是渴望成功,天天想着当大作家的塞林格,另一个是执意把自己藏起来,讨厌任何宣传,绝不露面的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九故事》大概是两种塞林格的体现,不知情的根本认不出这两部作品出自同一作家之手,前者愤怒,有意用文字激起情绪,后者则自顾自说,老成又内敛。

  不过当塞林格还怀揣着一个作家梦的时候,他跟所有热爱写作的小孩是一样的,小说被用了就人生振奋,小说被毙了就人生灰暗。塞林格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早已做好了当大作家的准备,以至于他一旦获得成功脾气就很大,一旦碰壁就对目标深恶痛绝。他为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能够发表简直是攒足了耐心,等了几年都在所不惜,忍着被退稿的痛苦却并不气馁,但当他终于尝到成功甜头的时候便马上意见多多,禁止别人对文章做任何删改,禁止在前言对自己做过多的介绍,《星期六晚邮报》擅自改了他一篇文章的题目甚至把他气到从此厌恶出版商的地步。电影同样击到了他的痛处,他最早的梦想是当一个演员,他开始写作时非常希望自己的小说能够被改编成电影,但是当他爱上的女人乌娜·奥尼尔(尤金·奥尼尔之女)离开了他,嫁给了卓别林并过上幸福生活之后,他的笔端开始流露出对电影这东西的不满。彻底让他绝望的是,他的小说《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被改编成了好莱坞电影《一厢情愿》,尽管他答应对剧本的改编不闻不问,但最后还是因为这部电影不合他胃口而彻底否认他跟电影有任何联系。

  当这本《塞林格传》在不带任何偏见地呈现这两种塞林格的时候,我会猛然意识到自己悄悄吹开了蒙在这位作家脸上的沙土,看到了他真正的面貌。比起其他揭秘塞林格住所的报道文章来,这本传记显得很规矩,又扎实得让人惊讶。篇幅达六十多页的塞林格从军经历是我在别处很难读到的内容,他在炮火声中躲在桌子底下写作,的确,“他把写作当成了他生存的办法。”

  再引用一遍那句已经被重复过无数次的塞林格名言:“如果你读完一部作品马上想给作者打电话,那他就是个好作家。”当然照塞林格的性格,即使他还活着,我给他打电话他也不会接的,所以,我宁愿自作多情地把《塞林格传》当成了我的通话记录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