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洛阳女子组建守墓队,工作之初“说不害怕是假的”;承受非议和委屈,守墓经历使其人生变豁达
|
■ 人物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的朝阳陵园,有一支80后美女守墓队,共由9名女孩组成。此前,她们曾做过网通客服,厂矿医院护士,还有学校老师。如今,她们在这里守墓,最长9年,最短2年。
每天晚上6点,灯火初上,当大多数人准备下班时,她们换上深蓝色的西服套装,打着手电和探照灯,开始上山巡查,山上安葬着上千名逝者的骨灰。
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消除火灾隐患,保持陵园整洁,接待夜访客户。每晚两三人一组,隔几个小时巡查一遍陵园。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对讲机向山下的男保安求助。
她们的职业叫守墓人,工作地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的朝阳陵园。
3月28日晚上8点多,在洛阳北郊邙山,与北魏孝文帝皇陵遥遥相望的朝阳陵园,夜里一片静寂。
守墓队队长刘文朋和队员吴红娟从山下往墓群走,开始值班巡查。细碎的脚步声,引来墓区看养狗的吠叫,她们打开手电朝着吠叫处晃了晃,狗吠声渐息。
刘文朋和吴红娟是这片陵园的守墓人。“别总说这是墓地。其实,这是块宝地。”深夜走在安葬着上千逝者的墓群中,刘文朋平静地说,“人都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然而,在最初做陵园守墓人时,这批80后女队员们并没有这么淡定。
不顾父亲反对去应聘
尽管父亲默许了,吴红娟刚到墓地工作那一阵,回到家还是会遇到父亲的“戒备”
“为啥去给人家守墓?”吴老汉想不通。怎么着女儿吴红娟也是去城里见过世面的人。
五六年前,吴红娟去广州学习美容美发,每次回来都穿得很美。大红,艳黄,她都敢往身上穿。没事儿,还在牛仔裤上铰几个洞。
村里人都和吴老汉说,城里转了一圈回来,就是不一样啊。吴老汉听着欢喜。
可咋转了一圈转去墓地工作呢?吴红娟跟父亲说,这没啥,守墓就是殡葬文化。
“啥子是殡葬文化?”吴老汉听不懂。他这辈子没出过远门,只知道祖祖辈辈都葬在村东头的小山坡上,那里也从没人去守墓。
父亲不让吴红娟去。
“那你给我找个活儿,不用出门打工,每天能照顾孩子,一个月还赚2000块钱,我就不去。”在吴红娟坚持下,父亲不做声了。在孟津县,月收入2000块钱算是“高收入”,类似收入的工作并不好找。
父亲只好默许。
尽管父亲默许了,吴红娟刚到墓地工作那一阵,回到家还是会遇到父亲的“戒备”。
那一段时间,天蒙蒙亮,父亲就会戳在家门口的院子前,吸着烟,等下夜班的吴红娟回家。吴红娟一到家门口,父亲便指挥女儿:“把外套脱下使劲抖抖,再把头发拍拍,跳两下。”做完父亲规定的这些动作,她才能走进家门。父亲对因为她工作的地方,心里犯忌讳。
每次这样,吴红娟只能苦笑,应承着老人做。
招一群女孩来做守墓人,是朝阳陵园管理处副处长邓雯的主意。不过,招聘之初,考虑到这份工作的特殊,她要求应聘者必须和家里说明工作性质,征求家人同意。因为像吴红娟一样,最初选择这样一份工作,遭到家人反对,并不少见。
不能说的秘密
队员们都会谎称,做销售的,民政局的,自由职业者,就是没有人公开说自己是守墓人
与吴红娟最初遭到父亲的反对不同,28岁的队员马丽雅是在老公的怂恿下做了守墓人。
2010年的一天,老公带回来一份《洛阳日报》,让刚休完产假的马丽雅看朝阳陵园的招聘广告。
马丽雅看着老公发愣,怎么会给自己找这么一份工作?
生孩子前,马丽雅在洛龙区龙门镇一所煤炭子弟小学做数学老师,月收入两千多元。不过,学校离家较远,每天需要三四十分钟的路程。
老公给马丽雅分析,除了听上去不那么体面,守墓这份工作的各项标准都符合马丽雅的要求——离家近,安静,能在家照顾孩子。
马丽雅也想换换环境。她说,在学校教课,一周16节,扯得嗓子都哑了。到陵园上班,“就是听上去不好听,钱也少不了多少,还不那么费脑子。”
想清楚后,她打电话给爸妈商量。没想到,学医的爸妈没有阻拦,“去吧,生老病死都是正常的事情。”
不过,马丽雅平时也不愿公开自己的身份。工作两年多,守墓的事儿她只告诉了几个好朋友。直到现在,很多亲戚都不知道她在做守墓人,以为她还在当老师。
有时,她出去逛街,也有人会问起身份。她和队员们都会谎称,做销售的,民政局的,自由职业者,就是没有人公开说自己是守墓人。
马丽雅说:“解释起来太麻烦。他们会盯着你左看右看,问来问去,像个异类。”
其实,她很羡慕表姐的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到上海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在郊区贷款买了套小房。过年回家,亲戚们围着表姐夸奖,工作好啊,大城市来的。那时,马丽雅就低着头不说话。
同样,最初,守墓队员张晓辉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刚和老公谈恋爱时,张晓辉不敢告诉未来的公婆自己是做什么的,“怕他们忌讳,不同意这门婚事”。老公跟他爸妈说,晓辉是在民政系统上班的。直到俩人结婚前,才慢慢说出这个事实。
来陵园祭拜的人李女士认识张晓辉这群女孩已有三四年,李女士说,“姑娘们长得俊,勤快,待在这儿心细。”李女士很喜欢这几个姑娘,不过,她说,如果自己闺女或媳妇儿做这个,她也不同意,“怕被周围的闲话淹着。”
安抚夜访“客户”
“女孩子心细,更适合安抚工作。”这正是陵园当初招女孩子来守墓的初衷
“说不怕那是假的。”吴红娟说,来陵园守墓除了怕被人说闲话,第一次上山守墓时也很怕,她回忆说,当时她攥着同伴的手,沁满了汗,双腿发软,“总是担心有什么从那里面冒出来。”
有一天夜里,队员张晓辉正在巡查,突然听到墓地隐隐传来一阵唱戏声,声音似乎是从墓碑和松柏间传来的。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张晓辉心里发紧,赶紧向总部求援。
巡查后,在墓碑前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原来他想到老母亲生前喜欢唱豫剧,晚上就跑到墓地,带来一台录音机在母亲墓前播放。
还有一次,一个人中了彩票,突然深夜跑到墓地和逝去的亲人分享喜讯,自己哭成了泪人。遇到这些夜访客人,她们都会去做一些安抚。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陵园已经关门,刘文朋和张晓辉一起值班。远远地,她们闻到一股刺鼻的酒味,去巡查发现一个男人踩着大门前的狮子雕像要翻进来。她们以为是不法分子,赶紧喊保安。
经询问,这名男子是酒后想来祭拜亲人。男子进来后,女队员把男子扶到办公室休息。
在她们面前,男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了一个小时。女队员在旁边不停地递纸巾。酒醒后,男子对她们感激不已。后来与她俩还成为了朋友,时常会问候。
这正是陵园当初招女孩子来守墓的初衷,“女孩子心细,更适合安抚工作。”朝阳陵园管理处副处长邓雯说。
忍得住委屈
在这里待久了,看尽死亡,对人生的参悟不再计较,会更豁达,更珍惜当下
然而,在工作中,她们也并不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可。
刘文朋说,2009年某天夜里,一名客人在给逝去的亲人送“还魂汤”(按洛阳当地风俗,在每位逝者“五七”那天晚上,家人要带一碗米汤熬制的还魂汤来祭拜逝者)时,发现香炉倒了。他指着一个女队员破口大骂,还诅咒她的家人。
女队员忍不住,当场哭了。刘文朋拍着队员的肩膀,跟着流泪。
为此事,一连几天,刘文朋心里堵得慌。“年纪轻轻,又不是找不到其他工作,凭什么让一家人跟着招这种忌讳的辱骂?”
当时,她就想辞职。那几天,整个守墓队爆发了离职危机。刘文朋关了手机,报了个“一日游”旅行团去爬山。在山上,冲着空旷的山谷,大吼大叫。
副处长邓雯察觉后,她找到刘文朋谈心说,这里是人生的后花园,谁都避免不了走向那一天。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你们是为逝者服务的。
刘文朋是这批队员中第一个来的,她想想这些年的工作,只有这一个特例,大多数祭拜者还是不错的,有时还给她们送水果。后来,她给队员们开小会说,其实,外界生活复杂得多,在这里,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委屈”。
吴红娟说,在这里待久了,看尽死亡,对人生进行参悟,会不再计较,更豁达,更珍惜当下。
在洛阳,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不过,9名守墓女孩却更喜欢山脚下的白玉兰——满树全是纯白的花朵,连片叶子都没有。她们说,在这待久了,心境变得很平和,就像山下绽放的玉兰花一样,“无所谓计较,也就纯粹了”。
□本报记者 周亦楣 洛阳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