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5年内完成20万亩造林,森林面积扩容近一倍;未来形成“林水相依”生态景观
| ||
本报讯 4月的第一天,通州区宋庄镇葛渠村附近,温榆河畔的土坡上,一簇簇树苗刘海儿般齐整整地渐渐立起,它们是以“寿命”见长的北方国槐。早春微寒的空气中,飘散着鲜润的泥土香。
半个月前,今年的“平原造林”工程在通州区开启。按照规划,该区5年有望完成20万亩绿化造林面积,相当于比目前的森林面积“扩容”近一倍。5年后,其森林覆盖率有望超过34%。
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融合
“通州的特点是多河富水,国道较多。”据通州区造林办主任田志刚介绍,此次造林主要以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境内主要公路、水系为“骨架”,新城“一核五区”、机场航空走廊等区域为补充,未来将形成“林水相依”的生态景观。
通州区还计划在路边、岸边、林间等建设多条“健康绿道”,由此来打造城市周边的“慢行”系统,引导游人不开车,通过步行或骑行方式进入森林绿地。此外,将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相融合,带动发展西集、漷县、永乐店、于家务等特色乡镇。
森林覆盖率将达34%以上
据通州区造林办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区森林面积17888.62公顷,约合26.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74%,林木绿化率为23.9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37%,绿地率达到47.16%;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33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今年起,通州区将利用5年左右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6.5万亩,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86%。在“达标”的基础上,通州将力争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0万亩,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以上。这意味着,5年后通州的森林面积有望比现在“扩容”近一倍。
通州平原造林总体规划
按照划区域、分组团、有特色的原则,构建“一环、四带、四廊、多组团”的空间布局。
●一环:六环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绿化带;
●四带: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凤港河两侧形成大面积绿化带,以及相互贯通的公园健康绿道;
●四廊:京哈高速、京津高速(含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通燕高速两侧绿化带向外延伸,形成层次感强烈的森林景观;
●多组团:新城“一核五区”公共绿地及附属绿地(城乡接合部4个重点拆迁村,结合“一核五区”建设统筹考虑);宋庄绿色组团(航空走廊);台湖绿色组团;永乐店地区碳汇型森林等景观建设工程。
■ 亮点
生态保健林:游玩同时吸入杀菌素
通州区此次造林规划了两大“生态保健林”——即北运河西集段的保健林和潮白河潞城段的中药生态林。
两公顷的保健林以松、柏为主。据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局长刘卉介绍,许多树木不仅能吸尘放氧,还能分泌杀菌素,譬如松树分泌的杀菌素能杀死白喉、痢疾、结核病的病原微生物;1公顷松柏林每天能分泌30公斤杀菌素,对人体大有益处。研究表明,在拥挤的商场,每立方米空气中有细菌400万个,林阴大道上就降为58万个,到了“保健林”,这个数值就微乎其微了。在这里,病菌的数量大大减少。
在潮白河潞城段,通州还规建了一片展示中医药文化的“药用生态森林”。这里将栽植板蓝根、二月兰等低矮植物;林下就是草药种植示范区;树木则选择杜仲、香椿、银杏等具有药用价值的树种,“相当于一个形神兼备、通俗易懂的‘中药博览园’。”刘卉说。
■ 对话
“我们要造林而不是造园”
园林规划设计专家称“城市森林”约20年形成
74岁高龄的檀馨,是著名园林规划设计专家,也是通州区此次平原造林工程的设计师,“包揽”了5万亩工程中近七成的设计。对于植树,檀馨的看法是“不能将北京城围上”。她说,盲目植树就如“摊大饼”,需要规划和计划,所以要进行专业的设计。檀馨估计,她精心设计的“城市森林”大概20年能够形成,“再有个二三十年,树估计能长30厘米左右了,到时候北京应该会充满绿色。”
新京报:如何在此次造林规划中融合通州的特色?
檀馨:这次通州区委区政府、园林绿化部门拿出了大片土地,今年总共3.6万亩,争取达到5万亩,是北京的冠军。具备了这个空间,通州区就有条件形成集中、连片、连线的树林,上千甚至上万亩的森林。比如在六环路、温榆河走廊等,就规划了大片的树木。北京就缺少这样的景色,一望无际的,非常好看。
新京报:此次规划和你原来设计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吗?
檀馨:我摒弃了“景观园林”这四个字。以前,人们总是倾向于设计种树要种成什么样子,怎么“摆弄”,这次我回避了这种思路。我们是要造林,而不是“造园”,所以我请教了很多专业人士,努力贴近林业科学的角度,比如哪些树木向阳,哪些向阴。如果说园林是“小尺度”,这次的平原造林就是“大空间”,这个理念和国际上是一致的。
新京报: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檀馨:首先是生态功能。比如在六环路周边,大片林子首先是要具备防风、防尘的功能,此外也要兼顾景观。比如在京沪高速路附近,就会形成一片彩色叶子的树林。这次是追求自然,“近自然”种树。
新京报:树种的选择有什么讲究吗?
檀馨:这次在树种的挑选上,北京市统一规定为要适合地域环境的,不大量种植那些适合南方、东北生长的树木。其实,北京有很多土生土长的“很厉害”的树,比如国槐,几百年它都不死。还有银杏,北京有上千年的银杏树,柏树也有七八百年的,还有油松。
国外对树特别保护,每一棵都是珍贵的,它印证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过去,我们种树总是种杨树、柳树,寿命都不长,死了再种。实际上种树的规划应当是为30年、50年甚至100年以后。特有的树种,能奠定一座城市的基调。
新京报:你觉得你所设计的城市森林在几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檀馨:那时候,北京应该就像莫斯科、维也纳、挪威一样,拥有森林。人们就可以在森林中野餐、开房车度假,喜欢运动的人可以在森林中慢跑、骑自行车,享受和森林相依的生活。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温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