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特别报道

告别“旧事” 城南起飞(2)

北京“城南行动计划”实施近三年,城南交通、产业、生态、配套等均获大发展,区域楼市价值得到提升

2012年04月0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随着交通改善,南城的二手房价格在这两年多来出现大涨。
城南的教育配套正在提升。图为位于大兴的北京小学分校。

  (上接B10版)

  关键词:前景

  购房人淡化区位看重前景

  ●韩英(富力营销策划中心副总经理):

  富力地产早在2007年就进入了南城大兴板块,可以说见证了城南计划推进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购房人心理的变化。以富力丹麦小镇为例,从成交客群上来看,工作在中关村、海淀、金融街的人是主流客群。他们原有的生活圈是在中关村、海淀的位置,如今穿越了半个北京城到南城买房证明了南城板块的吸附力。去年9月下旬,富力在南城的另一个项目盛悦居开盘后至今,经过了去年的宏观调控和今年初的市场波动期,在价格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依然达到了相对畅销的结果,说明购房人对于购房的区位意识开始淡化,更看重的是性价比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房价

  地铁拉动二手房补涨

  ●张先生(中介从业人员):

  现在提到城南计划,街头巷尾的百姓都能说两句,因为人们从近几年轨道交通的飞速建设中感受到了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各条地铁开工建设及开通的刺激下,过去和北京其他区域有天壤之别的南城二手房价似乎在一夜之间迅速涨起来,有些楼盘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涨幅。

  以丰台区为例,在近两年受到地铁5号线、4号线连续开通的利好,无论是自住刚需还是以投资为主的需求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二手房价从地铁开通前单价万元出头,迅速涨到目前24000元/平米左右的水平。而随着房山线、大兴线、亦庄线及未来10号线二期等多条线路的开通,进一步强化了南城交通的优势,尤其是房山线与9号线在郭公庄站实现“零距离”同台换乘,难以掩盖的交通便利也让很多买房人把买房换房的目光投向了南城。

  关键词:企业

  品牌房企扎堆助推区域提升

  ●胡静(首开国风美仑销售经理):

  对于南城,首开集团有很深的情结,很早以前就在方庄参与了建设。今年首开在南城有一个新的项目,国风美仑。这个项目赶上了政府对于整个城南价值的重新定位和区域发展中倾注的利好投资很庆幸。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开发企业对区域内城市新生活区概念的重新塑造,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潜在置业者到南城。政府对于南城计划的政策倾斜和大力资金支持,也使各大品牌开发商有信心和动作参与进来,实现自身项目的同时对于区域价值的挖掘和进一步提升也起到积极作用。

  ■ 展望未来

  新机场、综合体改变生活模式

  ●吴竑兴(北京龙湖营销总监):

  位于南城大兴的时代天街是龙湖地产做城市运营项目中雄心最大的一个,早在拿地时就已做了充分考察。北京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西边有各种限制,北边和东边土地资源有限,只有南边有完整的大片土地。而且首都第二机场将在这里开建,这个优势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如果在这个节点上,有机会在这里做一个城市综合体的话,我们就有机会把一个项目的发展和整个区域的发展,甚至和整个北京的发展捆绑到一起,我们会随着这个区域市场的增值自身得到增值,购房人也将从中获得回报。产业、商业、居住、交通融为一体,生活模式将发生彻底改变。

  ■ 记者手记

  产业先行 助跑城南

  从2010年起,2900亿元社会及政府投资投向城南,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这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方面,大兴线、亦庄线、房山线等3条地铁线已通车,多条公路交通顺达市区,而第二机场也即将落户城南,城南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区位由劣势变优势,而这些成就也为城南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城南五区,大兴和房山这两大郊区面积最广,是重点打造区域。从北京郊区发展的经验来看,只有走“业强”模式,才能使城南长远发展。从板块联动的角度来看,城南是北京最后一个需要大力发展的区域,而正是因为起步晚,在其他区域成功经验之上发展空间更大,城南的规划才更符合北京建设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

  比如通州新城存在的问题是“有城无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突出,“睡城”现象明显。由此可见,“业强”对于新城发展至关重要。

  此前,城南提出建设“一轴一带多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需要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进驻,实现产业升级,全面打造城南经济增长带,通过后发优势,形成独特的经济发展板块。

  城南真正腾飞之路还很漫长。为了避免成为一座“睡城”,城南还要增强商务、商业、科技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让更优秀的企业和人才愿意在这里办公、居住。

  B10-B11版采写/本报记者 袁晓澜 李捷

  B10-B11版摄影/实习生 杨晨程 潘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