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北京新闻·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8:北京新闻·专题

4月1日起,万余官兵在永定河流域和延庆蔡家河流域挖坑植树,支援首都平原地区成片绿化造林

迎风六天 挖出83万树坑

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大兴福永路旁,一名士兵正在挖坑,树坑有半人深。近日,部队士兵在此处挖坑、种树。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4月5日,槐房村内,被拆除的平房前留下了一棵大树。全村称得上国家级的古槐一共保留10株,其中8株为二级国槐,2株为一级国槐。
本报记者 韩萌 摄

  本报讯 (记者饶沛)挥锹填土、提桶浇水、栽种树苗。昨日,解放军2800多名机关干部和军队院校学员,在大兴区永定河流域和延庆蔡家河流域义务植树1天。

  从4月1日起,就有万余名部队战士在这两地挖坑、植树,经过连续六天的努力,部队负责的万亩造林工程的挖坑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下一步,将由部队干部和专业绿化队进行栽种树苗。

  开挖树坑83万余个

  昨天,按照相关部署,海军、空军、二炮、北京军区、国防大学等组织机关干部和院校学员,到驻京部队支援首都地区平原绿化造林任务区参加1天义务植树劳动。在大兴区永定河流域10多公里的河堤内外,他们在当地园林绿化部门技术人员指导下,按照园林景观布局,栽下一棵棵油松、白皮松和国槐。

  据了解,这是近年来驻京部队最大规模的植树行动,士兵参与北京绿化造林,主要负责挖坑任务。4月1日以来,总参、空军、二炮、北京军区和武警部队已先后出动万余名官兵,开挖树坑83万多个,植树4.8万余株。每个战士每天都要挖几十个坑,一般15分钟挖一个。

  树坑像是用圆规画出

  昨天风和日丽,但是在大兴区庞各庄镇的一块沙地上,只要有一些风,立刻就扬起大片黄土,将人裹在沙尘中,几米之外都看不清。部队为战士们配备了防尘眼镜、口罩等用品。但是,昨天记者却没见战士用,“天气比前两天好一些,我们就没戴防尘眼镜和口罩,这样干起活儿来更加方便。”一位战士说。

  为了鼓舞战士,部队还经常举行挖坑比赛,动作最快的不到3分钟就能挖一个。

  战士们说,他们一边挖一边用锹把丈量坑的深度、直径,做到每个坑基本都是直径1米、深80厘米,像用圆规画过,而挖出来的土都会被拍得四四方方。

  ■ 政策

  认领“碳汇林”可抵减排任务

  本报讯 (记者刘春瑞)昨日,记者从门头沟区政府了解到,门头沟将在区域范围内提供碳汇林地块,供企业认领。目前已初步选定30个地块,总面积3832亩。

  “碳汇”一词来源于《京都议定书》,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碳汇林即指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二氧化碳,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

  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局长高连发介绍,门头沟碳汇林项目主要由门头沟区政府提供碳汇林地块供企业认领,企业通过出资造碳汇林获得碳汇指标,以此抵减自己的减排任务。碳汇林的种植将严格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要求,并按照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验收,经有资质的单位按规定进行碳汇计量监测。具体的造林亩数、操作模式可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商定,造林经费原则上每亩不超过7000元。

  高连发表示,碳汇林项目主要布局在景区周边、永定河生态发展带沿线,108、109国道两侧以及潭柘寺等地。目前,已初步选定30个面积为100至200亩的地块,总面积3832亩,供企业认领命名。

  碳汇林项目操作模式示意图

  门头沟区政府提供碳汇林地块

  企业认领,出资造碳汇林

  造碳汇林可由企业出资委托门头沟区政府经营管理,也可由企业自行购买树苗出动人力物力财力执行

  后续管理工作按照林业部门标准执行,管护工作一般由林地所在村集体负责

  ●林木所有权归林地所在村集体所有

  ●企业享有对所认领地块碳汇林的命名权,碳汇林产生的碳汇指标受到门头沟区政府的官方认可

  ■ 案例

  槐树成名片 规划绕着古树走

  丰台南苑乡的槐房村因树得名,从清代至今,槐树已经成为村庄的名片。在未来村庄的改造中,槐树、槐林仍将伴随着槐房村的发展,让槐花香充满整个村庄。

  庙已逝 古槐在

  槐房村称得上国家级的古槐一共保留10株,其中8株为二级国槐,2株为一级国槐。这些国宝级的国槐,如今基本分布在槐房主道的南北两侧,上百年甚至是几百年的国槐,也成为槐房村几百年历史的活见证。

  在寻找一级古槐的路上,75岁的高继春骑着一辆轻便的小摩托车从村子深处而来。与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搬来的住户不同,高继春的祖上从清朝就居住于此,“老高家”可称得上是槐房村的超级老住户。在高继春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槐房村里最老的国槐——位于槐房东里41号院内的一棵古槐。

  按照资料的记载,这株古槐生长在清代南苑皇家庙宇真武庙的庙址上,“真武庙早就没了,这棵槐树原来是在真武庙墙里头的。”高继春说。然而,庙已逝,槐依在。“别看这古槐树干是空心,到了夏天长得茂盛着呢!”古槐所在小院的居民常先生说,院里有这么一棵古槐,真是全院人的福气。

  村里要给古树养老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槐房村如今也面临区域的重新规划。村民说,槐房主道是村里的老路,过去道路两旁都栽满树木,其中有不少国槐。而作为重点挂账村,槐房村的古槐未来的命运如何,村中原有的近千株国槐又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我们要像对待老人一样,给古树养老。古树不能动,我们的规划要绕着古树走。”槐房村千亩造林指挥部负责人石秋生说,他们还准备建设一个老乡林,把村里一家一户种植的槐树、枣树、香椿树等等集中迁移到老乡林里,给村里留下一片绿,给老乡留下一个念想儿。

  村庄75%面积变绿地

  作为今年平原造林的重点地块之一,槐房村未来的建设将继续主打绿色。在槐房村村委会,一张槐房村重点村规划图显示,未来槐房村中75%的面积将是绿化用地,这其中就包括即将规划建设一处万亩槐园。

  槐房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桂琴说,现在槐房就有1700亩绿化用地,大约占全村的20%。不过,按照未来的规划,这里将建设4900亩绿化用地,让村里7成以上都是绿地。

  采写/本报记者 王佳琳

  ■ 链接

  槐房是丰台区南苑乡的一个自然村,在清代官绘南苑地图上,槐房村的名字就已有记录。槐房村以槐得名,村里的老人说,这里原本是皇帝的狩猎场所,因此种植了大量树木,其中又以槐树居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