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天下
下一篇

绕不开的中国话题

2012年04月08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每周谈

  五道口地铁附近有一个酒吧,大部分客人是外国留学生。有说韩语的,有说日语的,有说英语的,也有说西班牙语的。虽然各说各话,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忙着学汉语。常见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时用英语和汉语对谈,听久了会发现中国学生充当了他们的“外教”。

  丹麦人乔纳斯·威德尔正为澳大利亚的一家学术机构工作,他目前的一个论文题目是“中国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威德尔在电子邮件中写道:“为了拿到学位,我学了汉语。”“能说一点汉语”的威德尔目前在中国,他的中国之行先后有三站:成都、西安以及北京。

  前些天,我在所住小区外,看到一个非洲男士在招手。我以为身后有他的熟人,结果他用手指了指我的外套,随后又扯起他外套上的一个标志。我懂了,“我们都是切尔西的‘粉丝’”。像他这样的非洲朋友,在小区内比过去多了。

  对中国充满兴趣的,不只是这些来中国的外国人。国外诸多媒体表达的欲望绕不开这个“日渐崛起,又让西方国家警觉”的国度。在他们的“放大镜”和“显微镜”之下,中国被观察、被“解剖”;被放大、被缩小;被赞美,被批评。

  以短小严肃报道见长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每周一期。从1月7日到4月7日,总计14期的封面故事中,有两期直接以“中国”为主题:“中国军力增强(4月7日)”以及“中国及其繁荣的悖论”。诸如“如何解放叙利亚(2月11日)”、“欧洲——走出丛林之路(2月18日)”、“攻击伊朗难除核威胁(2月25日)”、“核能——破灭的梦(3月10日)”等封面故事或多或少与中国有关联。

  在“中国军力增强”的封面文章中,《经济学人》写道:中国的利益在于同邻国建立互信,减少同美国的战略不信任以及表达遵守国际准则的意愿。

  《华盛顿邮报》4月5日刊发了一条商业新闻:为了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福特公司将投资6亿美元建厂。

  除了军事和经济问题,中国时尚界动向也挑起了外国媒体的胃口。法国媒体4月5日刊文《北京追赶全球时尚之都》援引中国时尚专栏作家的话称“中国时装设计师的最大变化就是逐渐擅长于举办各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秀’。与15年前相比,中国的时装设计师更注重T型台的重要性、细节以及模特。”

  □物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