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时事评论
上一篇

遏制网络谣言的治本之策

2012年04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转载

  近来公安机关依法查处部分网民和网站编造传播谣言行为,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也引发人们深度思考:网络谣言因何一度愈演愈烈?有什么办法能够有效遏制这种乱象?

  应当看到,网络谣言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伴生物。网络谣言的泛滥极大地消耗着社会成本,损害着世道人心。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对此,行业内自我矫正、公众参与调试、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都很有必要,但更为需要的是治本之策,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上发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共识:一个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后果都要由自己来承担;不讲诚信、不负责任的言行,将会受到社会谴责和法律制裁。说到底,这离不开个人与自身言行及其责任的高度对应性。而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以往互联网应用习惯于模糊或扭曲这种对应关系。现在看来,要有效遏制网络谣言,势在必行的就是要改变这种习惯。

  虚拟社会,一度是互联网的代名词。遗憾的是,形态的虚拟变成了内容的虚假,网络逐渐成了谣言集散地。要扭转这种形象,就要让“真实”成为互联网的代名词。“真实”,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互联网负责。

  社会共识应该转化为具体行动,而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认同上。实行网络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既是铲除网络谣言孳生土壤的必然要求,也是用制度来规范网络行为的根本性举措。去年12月中旬以来,北京等地率先从微博客入手施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就是一个积极的努力。技术问题可以研究,细节问题可以探讨,但网络实名制大势所趋,应当坚持。

  网络谣言是互联网世界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各国在打击网络谣言上都毫不手软,而在治理手段上也都倾向于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的办法。中国的互联网还在快速发展,互联网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明确实名制这一互联网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让互联网在更为诚信、更为负责的基础上走上更为健康的发展轨道。惟有如此,我们才算真正叩开了信息社会的大门。

  □京平

  (本文转载自《北京日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