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北京新闻·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6:北京新闻·专题
上一篇

是否直选应“问选于民”

北京社区研究基地主任于燕燕认为,居委会要立足于居民需求做服务

2012年04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于燕燕 北京社科院城市所所长、北京社区研究基地主任

  ■ 对话

  选举不要片面追求直选率

  新京报:从2002年起,北京就有社区居委会直选的尝试,但10年过去了,据北京市民政局的统计,目前直选居委会的社区仍然不到10%。直选难的原因是什么?

  于燕燕:社区里的大多数人是上班族,他们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都不在社区。社区只是一个大家居住的共同体,居住者的共同利益无非就是树少了、小区卫生状况差等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关的东西。国外的社区选举,100%参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居委会换届选举这项工作上,我们不要期望值太高,能有40%、50%的人参加,就真的挺好的了。

  新京报:实现不了直选,是否会影响居委会选举,乃至今后为居民服务的公正性、公平性?

  于燕燕:我觉得以家庭为单位参加选举也挺好的。因为中国的社区是以家庭构成的,家庭当中对选谁不选谁,大致会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每个家庭派一个代表投票。户代表参选我认为在中国的城镇社区里,更现实、更合理,不会影响选举的公正、公平。

  新京报:你认为,直选并不是要大力推进的民主目标?

  于燕燕:目前法定的三种居委会选举形式:居民代表选举、户代表选举、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选举,我觉得都可以,根据不同社区的情况,慢慢推进。可能今后全国八成社区居委会都要海选了,但以年轻人为主的小区例外,大家都要上班,凑不出一整天的选举时间,就户代表来参选。这叫做“问选于民”,不是民主选举吗?问问民众的需求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政府再来决定选举形式,而不要片面地追求直选率。

  居委会选举要学习“拉选票”

  新京报:为何很多新建小区,居民对业委会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对居委会的?

  于燕燕:关键是关注点不一样。业主委员会代表的是私有经济利益,而社区居委会代表的是公共利益。

  很多人觉得业委会比居委会更令人关注,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和经济利益相关。我这房子增值了吗?我这房屋裂了,为什么没人管……但是经济利益之外,全体居民的公共利益,还是需要居委会来承担。

  另外,业委会的选举,是主动拉选票。选举前,业委会候选人挨家挨户敲门,跟业主说如果你投我一票,我今后能给你减少物业费;还有在论坛上不断发帖,说业委会计划怎样维护大家的各种利益。可居委会换届选举,长期以来像个例行公事,在小区布告栏里贴一份全是官话的通知,召集积极分子关起门来开会。怪不得大家都去关注业委会了。

  新京报:你觉得在宣传形式上,居委会选举亟待改进?

  于燕燕:我觉得不限于形式,在运作方法上、机制上都要创新。业委会的这些东西没什么新鲜的,但你居委会为什么不做啊?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不能老拿政府当靠山。换届选举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阶段,为什么不能通过走门串户的拉选票,通过候选人公开演讲,把居委会的工作,把社区建设的想法宣传出去?

  居委会定位“社区主体组织”

  新京报:很多人认为居委会不像居民自治组织,更像政府的基层派驻机构,行政职能要比居民自治功能大得多?

  于燕燕:我觉得最大的一点就是它不像业委会这样,业委会执着的关注某些民生问题,虽然解决不了,但是它能关注到底,而居委会没有。所以居委会要利用换届选举这个机会,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宣传自己,改变形象,告诉大家你要干什么,要找居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每个社区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这个社区居民早晚上下班,连接线不够,天天打黑摩的,很危险,你能不能和政府、物业商量,联合添置一两台摆渡车,在社区和公交地铁站之间护送居民出行;再跟居民沟通,能不能每人每天交一块钱,维护摆渡车的运营。

  总之,居委会现在要做的,是了解居民的需求,要抓住眼球。与业委会相比,居委会有政府、居民的支持,居委会的议案能直接上政府,业委会做起来比较难。关键是居委会的工作方法、机制要创新,方式要改变,立足于需求做服务,立足于需求来切入选举。如果居委会把自己作为一个行政机构的话,那我觉得选举的意义就不大了。

  新京报: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究竟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于燕燕:我想给它一个定位,就是“社区主体组织”。现在社区里组织太多了,业主委员会也是社会组织的一种,还有居民自发组成的舞蹈队、晨练队等,这些形式繁多的社区组织,如何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如何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居委会要有这个本事,让所有的社区组织都围绕在自己的周围。团结社区其他组织,形成自治主体组织与社区其他组织强大的复合体,共同治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