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重排《推销员之死》,李六乙版本引发业界讨论
|
新京报讯 (记者天蓝)由北京人艺导演李六乙执导、丁志诚主演的新版话剧《推销员之死》如今已在首都剧场上演了十多天。该剧曾在三十年前由美国戏剧大师阿瑟·米勒和北京人艺老一辈艺术家英若诚联合执导。此次重排,李六乙并没有简单重复,而是“重新诠释”。虚实结合的舞台处理,连日来更备受好评,很多观众认为此版让美国老推销员的故事也走入了当代中国观众的心里。不过美中不足,则是演员表演和台词等老生常谈却又很难克服的问题。
舞台写意,突破第四堵墙
与北京人艺诸多写实风格的话剧不同,李六乙的戏向来在舞台处理上都加入很多个人色彩,尤其戏曲写意性对他创作影响颇大。这次新版《推销员之死》放弃了老版写实的布景道具,在舞台上大胆堆砌了高耸的水泥墙,制造了斑驳的树影,摆放了颇为意象化的白色球体,甚至演员的服装也变得普通平常……舞台上极简的风格,光与影的换场,演员不再模式化的表演,都是连日来许多观众评论的重点。记者了解到,《推销员之死》的剧本本身带有意识流和“心理现实主义”色彩,男主角在意识和现实中跳入跳出。戏剧评论家解玺璋告诉记者,以前观众要用超现实的眼光理解演员的动作,如今由于导演去掉了“第四堵墙”(传统戏剧中演员要想象在舞台前有一堵墙把表演和观众隔开),“人物可以在时空隧道里自由往来”,这种自然的衔接让观众更能直接理解。
故事本土化,表演受争议
作为美国戏剧史上颇为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推销员之死》通过讲述美国社会底层推销员形象,表现关于小人物身上“美国梦”与现实压力、困境之间的悲剧。不过这次重排,很多观众也表示并非在看美国人的故事,而仿佛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李六乙表示,新版已在理解上从简单的“美国梦破灭”,回归到人自身的问题上。这样观众当做一部当代中国戏来看,其现实价值和意义便毋庸置疑。
不过青年戏剧评论家陶子也有不同看法。她认为尽管李六乙此次通过写意表现让观众体会到剧本本身的戏剧魅力以及舞台浓郁的抒情氛围,但在如此开阔的舞台上,只去“展现由性格造成的家庭悲剧,而无法体察原来封闭的美式小屋内展开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因此新版对剧本的解读仍值得商榷。
此外,演员表演也成探讨焦点,包括男女主角丁志诚和卢芳。戏剧评论家解玺璋和童道明均认为,虽然演员尤其丁志诚都努力演出人物的单纯与复杂,瞬间转换情绪也做得相当到位,但台词和表演功力比较老版的演员差距很大,是此次美中不足之处。不过也有观众认为,与老版比较在所难免,但至少从戏剧观念、表演观念和时空关系的处理上,新版《推销员之死》让人艺话剧创作又向前迈出了一步。据悉,该剧此轮演出将于4月19日结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