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京报专栏
下一篇

林则徐的正负两极

2012年04月1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林军明

  ■ 糊涂读史

  读史的时候,经常会蹦出诸多灵感,如果不把这些活蹦乱跳的小精灵诉诸笔端,它们会闹得你无法安生,于是就有了这些历史“小菜”。“小菜”嘛,“大菜”之调剂,醋多或者盐少,您多担待!

  □端木赐香(历史学者)

  林则徐的历史形象很有意思,从清朝的极正极负,到民国的有正有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面正确,跟三级跳似的。

  众所周知,中国学界有学术道德化、政治化的倾向与传统,正是这种倾向与传统让林则徐的历史形象走向了绝对正面,俄国学者傅乐吉称之为“由几代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目标一致所实现的一种理想化”。傅乐吉不讳言他对林则徐的崇敬,但他说,从清代开始,中国的研究者们在描写林则徐的时候,有关他的情况,“一切不体面的,或者看起来是不文雅的东西,都从史事记述中消失,而如果不可能抹掉,则巧妙地作一诠释,并赋予另一意思;结尾出现的履历表,不由使人想起秘密工作者的假履历。”

  傅乐吉这样说,一半正确。林则徐的历史形象确实走向了理想化,但并不是从清代开始的。可以这样说,从清代到民国,对林则徐的评价基本上是有好有坏,有褒有贬,立体丰富,中庸客观。

  在清代,对林则徐持好评的士人,当以他的好友魏源为代表。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里幻想:“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后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这老兄也不想想,即使大清官员全是林则徐他娘生的,那也只能有一个林则徐啊!

  当时还有一个叫做金安清的,写有《林文忠公传》。他笔下的林则徐,首先是青天,简直是走到哪里哪里亮,哪里人民得解放。其次是神明,说什么“二十年来洋人记载,于中国大臣皆直斥其名,惟公则尊之曰‘林文忠’,无敢慢之者。使全局坚任公,张国威而靖外患,又岂不可必哉?且使公延数日之命,则粤匪已如鸟兽散,何至蹂躏至十七省?” 这人嘴巴真大。魏源好歹认为沿海守臣与当轴秉钧都是林公才行,他干脆认为,全国一个林公就行了,不但能大张我清国威风大灭洋鬼子志气,就连洪秀全等众都乌合不起来。有意味的是,连林则徐都认为金安清这人人品不咋地。林则徐遣戍伊犁后,金安清曾发动广州茶商与扬州盐商捐款贿赂穆彰阿以给林则徐赎罪,林则徐得知后拦住了,说“此事断断不可”。话虽如此说,毕竟官场上混的,心眼还是有的,他把相关人士的名单记下来,待做了陕甘总督后,首先想回报金安清予以重用,待招之幕前却发现他“轻浮狡诈,不可用,以重礼遣之归”。

  连林则徐都躲金安清远远的,那他所谓的《林文忠公传》,可信度当然须大打折扣了。

  对林则徐持坏评方面,一是清朝政府方面始终认为边衅是由林则徐办理不当引起的,以至于三十年后当李鸿章在台湾问题上与日本谈判采取强硬态度时,总理衙门大臣文祥竟骂“李鸿章要做第二个林则徐”;二是清朝的时人笔记中直接把林则徐称作国家致乱的第一祸首,甚至说什么“参其肉其足食乎?”

  所以,林则徐在清朝,对他的评议是好坏两极共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