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特别报道

山里没有相同的两个村落(2)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野山猪基地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封山育林,现在山上经常能够看到野猪,凶着呢,有时候大摇大摆地在山腰上走。”不过,用来发展旅游的“野山猪”不是真正的野生山猪,而是经过配种养殖的。

  (上接D06版)

  ■ 景区说法

 拍戏须得到文物局审批

  ●韩革立 爨底下村委会主任

  爨底下村是爨柏景区的一部分,2009年收门票的时候,也有人有异议,但是我们的接待量有限啊,不花钱的景区游客多。收了门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一部分人流。门头沟的山多,经常有人在门头沟走丢,景区模式有利于管理,但这不是根本性的办法。从大的范围来说,人们的户外知识要提高,户外救援机制要完善。

  爨柏景区,来这里拍戏的很多,剧组经常要制景,对历史古村落的破坏也多,我们村“大跃进”时候的标语,剧组在上面刷了一层什么挡住,结果标语也掉下来了,很可惜。现在剧组要到景区拍摄,必须要得到北京市文物局的审批,也要给景区一部分费用。

  目前,爨柏景区内除了爨底下、黄岭西村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旅游音乐剧“红歌唱响黄岭西”外,还建设了葡萄园、花椒园等采摘园区。同时,双石头村开办了多处农家乐,供游客体验农家生活。此外,这里还将建设黄草梁户外精品旅游运动基地、柏峪台文化产业区等项目。现在为了让客人留下来,我们也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例如爨底下计划在村口打造一个旅游商品中心。

  黄安坨 夏天再来吧,夏天好看着呢

  “黄安坨,夏天的时候,那个地方真是美得没法形容……”门头沟区农委杨先生觉得很难描述。而清水镇旅游科梁宏岩觉得,“黄安坨就是一个高原上的部落。”他认为“部落”比“村落”更加原生态,村子就散落在百花山山腰间。到了夏天,山腰往上有一大片白桦林、山腰间是密布的松林、各种野花会点缀其间。

  村长任正国觉得黄安坨的发展总是“超前”。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任正国的爷爷是村长,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当时黄安坨提出农林牧结合的发展目标,毛主席对此有所批示。“那个时代发展有局限性,只是提出了一个数量性的目标”。2005年,在黄安坨建设了毛主席重要批示纪念广场,那段光荣的历史被镌刻在基座上。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家北京公司就租用大黄海客车往黄安坨输送客人,“但是当时大家根本还没有旅游的观念”,黄安坨“超前”的旅游脚步停了下来。现在,每天只有一班公交车从斋堂镇到达,任正国觉得要发展旅游,一定要先增加公交车的班次。

  黄安坨目前的旅游内容主要是依托两大农产品。大概是十年前,东北人来到黄安坨办起了野山猪养殖基地,还有木耳种植基地,门头沟区农委杨先生说,“实现农业和旅游的结合,其中一个就是农业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

  “我们村应该算是真正的百花山第一村”,从黄安坨可以一直爬到百花山的主峰,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黄安坨的背景,“每年从十月份一直到来年的五月份,防火的任务都很重。”特别是清明节期间,整个门头沟区政府的人几乎都出动来防火。这段漫长的季节,任正国看来,“没什么好看的,也不太适合发展旅游。”山林密布,海拔较高,整个门头沟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任正国还有一个希望就是,黄安坨背靠着百花山,但是作为景区的百花山是从房山进入,门票也是房山收,“今年要考虑在黄安坨修景区。”这也是门头沟区希望实现“全区景区化”的构想内容。

  这里几乎是北京的最西角,“山下的花都开了,我们这里的地还没解冻呢。”任正国说,“夏天再来吧,夏天好看着呢。”

  (下转D08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