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书评周刊
下一篇

711号园的那场实验

2012年04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记者手记】

  这半年来的阎连科很闹心,事情源于他在微博上反复呼吁的711号园拆迁事宜,那是一片位于北京世界公园附近的闹中取静的园林。在新书《北京,最后的纪念》里,作家把自己对园子的一腔热爱都洒了进去。

  阎连科说,这是一本向梭罗的《瓦尔登湖》致敬的书。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过了两年的林中隐居生活,自耕自种,之后有了《瓦尔登湖》。170多年之后,有个中国作家有幸也过上了类似这样的一段生活,只是比起当年的梭罗要困难,要不够彻底。

  从买农具开始就是一件困难事,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之快,已经让今天的都市人不再需要农具,买农具变成奢侈的象征。然而阎连科执著着,连用烧鸡、烤鸭和农民工换农具的办法都用上了,终于凑齐了一套农具。

  他显然极爱自己的这片园子,在里面尽情耕种尽情观察尽情体会尽情实验。是的,实验。比如,为了证明一棵槐树和一棵楝树是姐弟恋,他找了两部手机,一部贴在树上一部贴在耳朵上听树的语言。实验还包括为了证明植物有感情,买了测量电流的仪表改装成记录测量仪,把它与菠菜相连,之后拿一根火柴点燃,靠近菠菜。实验也包括跟着一群搬家的蚂蚁,看它们急行军到底去向何方……

  但是他的邻居不是梭罗,当他把实验结果汇报时,人们都顾左右而言他。问他怎么解释这样的现象,他说“只能说明我那时神经质了,没有别的解释了。”

  在别人眼中是异化状态的阎连科其实也不免让我想到一个问题——究竟是他异化了,还是在这个异化的世界里,正常的状态变得异化了?我们总在追求快节奏的脚步和各种高科技,在星巴克里不是苹果电脑似乎都不好意思摆出来了;走在街上戴个耳机而拒绝一切外在的声音,好的或者不好的;还有多少人看到现在北京街上的桃红柳绿而感动的?

  我不知道文字是否真的能打败时间,但是终归有作家愿意暂离尘世,保留一份与自然和土地的亲近总是件极大的好事。不管是曾经的梭罗还是E.B.怀特,还是现世的自己盖房屋自己劈柴的珍妮特·温特森,或者是如今园子已经不复存在的阎连科。

  新京报记者 姜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