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人才·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0:人才·特别报道

高考压力前移 小升初家长占坑忙(1)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近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发文,严令禁止举办“占坑班”或变相考试等,但小升初的乱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图/CFP

  现在的小升初啊

  真是比战场/还战场

  最苦的/可不是/老师/家长

  而是我们

  一群快要/枯掉的花朵

  救救我们吧

  我们需要

  快乐的水分/来滋润我们/

  可千万不能/让我们

  一群祖国的花朵

  枯掉

  ——《我真苦!》,引自《北京文学》,作者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

  ■ 名词解释

  小升初“渠道”名汇

  近年来,小升初措施大同小异,具体方式多达十余种。不过,在民间,大家将小升初的方式归结为以下几种:

  1.“占坑班”和“点招”

  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可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

  2.推优

  也叫“推荐派位”或是“小派位”,是各区县确认的重大入学政策。优质校名额分配类似于保送制度,每个小学会分配到几个至几十个名额,学生按成绩“排队”,入围学生将被推荐到优质学校。

  3.特长生

  这是小升初最“名正言顺”的择校渠道,考生最多可报考2至3所学校,被录取后不能再选择其他入学方式。特长生包括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科技特长三类。

  4.共建生

  一些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共建单位有时给重点学校额外的投入,有的是职工自负费用,以“共建”名义统一交给学校。

  5.条子生

  也就是后门生,一些家长通过特殊社会关系,使自己的孩子获得重点学校的入学机会。

  6.电脑派位

  即“大派位”,是指通过学区划片、以电脑随机摇号的方法分配学位,是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最基本的入学方式。在一些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的区县,通过此种途径入学的学生不足半数。

  (摘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课题报告《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

  

  周日晚上,家住北五环某小区的冯女士不时地查看手机是否有未接来电,一有电话响,冯女士就会立刻冲过去接电话,然后匆匆解释,“不好意思,以后再说吧,今晚家里的三部电话都必须空出来,在等学校的电话通知”。

  冯女士的儿子小峰今年小升初,周六刚刚参加了一所重点中学的选拔考试,学校说如果有消息就会在周日或周一电话通知。但直到周一晚上,冯女士都没有接到学校通知,“我们相互认识的十几个家长彼此通了消息,这其中只有一个孩子接到录取通知”。

  虽然这所重点中学录取无望,但冯女士还是鼓励儿子,“妈妈还会去打听哪有学校的考试,咱们再接再厉!”

  “孩子小升初一直没着落,我在煎熬,但我希望孩子能对上学这件事情抱有健康的想法,如果小升初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那就更可怕了”,冯女士说,在孩子的小学、报名的占坑班、补习功课的培训机构,成千上百的家长都是这样的,“绝大多数家长都很煎熬”。

  小升初究竟是怎样的,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一所合适的学校?毫不夸张地说,很多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也没弄明白这些问题。国家法律的原则,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学校招生渠道的神秘,家长间流传的种种说法,“太多我看不明白的东西,让我们很崩溃。”一位去年经历了小升初的学生家长苦笑着回忆。

  近年来,对于小升初乱象、乱收费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发文,严令禁止举办“占坑班”或变相考试等,但小升初的乱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对此,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一次小升初政策发布会上就曾表示,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考试是衡量一个孩子素质的方法,“我们禁止了学校选拔性考试后,一些学校又开始采取其他手段来了解学生情况,这就助长了家长报各种培训班的风气”。

  哪有考试往哪奔

  “小升初衡量的尺度是弹性的,而且是不明确的,不像高考,有一个明确的分数线,考得上考不上大家都没有太多可抱怨的。”

  “占坑班其实就是占个位置,真正要提高学习成绩,还得去辅导培训机构,学校里教的东西太浅,对升学帮助不大。”

  冯女士并不痛恨占坑班,因为她觉得儿子小峰所在的某名校占坑班老师水平都比较高,课程内容孩子能接受,对实际学习也有帮助,“题目没那么变态”。此外,小峰还在培训机构上英语和奥数两门课。每到周末,就是冯女士全家最忙碌的时候。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浪教育频道在去年暑期联合举办的关于“小升初”状况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小学阶段参加奥数班培训的累计时间平均2.6年,孩子每周用于占坑班的时间平均4.3小时,其中北京孩子奥数班学习多出0.6年,每周占坑班学习多出0.7小时。

  小峰曾因为课程难度的问题退出了一家名校的占坑班。不过,他目前还在另外一个占坑班等待消息,“小峰的成绩属于中上等,所以我们只能等”,冯女士说的“等”,是指最拔尖的学生都签好协议、尘埃落定之后,轮到小峰这一拨学生。

  在等待的同时,冯女士也没闲着,到处打听哪个学校有考试。一听到消息,就立刻奔过去报名。上周末,冯女士听说某名校有考试,马上带着孩子开车过去,“一共有72个考场,学校门口人山人海,车都堵死了”。

  另外,冯女士还在四处给孩子递简历。上个月递简历的那所学校据说举行了考试,但是冯女士没有得到通知。“报名这个学校的坑班才有机会参加考试,当天共有25个考场,我同事的孩子参加了”。

  冯女士一遍又一遍整理着孩子的简历:四年级以来所有的获奖证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评价手册,“有的学校要看家长的身份,考察家长的教育理念”。另外,冯女士还托人找到了一位官员,希望能给一家重点中学递一份简历,但是对方说,“难度很大”。

  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表示,目前小升初的择校热,事实上是一种高考压力的前移,这种压力不但体现在小升初上,甚至已经体现到了“幼升小”。

  全面特长杀出重围

  “每一个家长给孩子设计的路都不是单一的,不能只拼英语和奥数,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是拼学习,二是拼特长。”

  李芳目前在西城一所区级重点中学读初一,去年5月,李芳凭借艺术特长生成功跨区择校,从朝阳来到西城。

  从小学一年级起,母亲张女士就为李芳设计好了一条小升初之路:小学上的是音乐特长班,学习一种生僻的乐器(竞争压力相对小);四年级以后陆续参加了金鹏科技论坛、英语剧比赛、朗诵比赛等,争气的李芳在这些比赛中全都得奖,并且成为科技、音乐、英语三类特长生。

  四年级开始,李芳报名上了一家“与多个重点校联系密切”的占坑班(每学期学费两千元左右),五年级,张女士带着李芳又报名了另一个重点校的占坑班,但没能通过坑班入学考试。不甘心的张女士又把李芳送进了居住地附近的一家占坑班(每学期几百元,算很便宜的),此后,李芳开始了两家坑班轮番上课、同时占坑的生活,这种“占几个坑”的情况在李芳班上很普遍。

  (下转D12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