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北京新闻·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8:北京新闻·专题

400卫戍区官兵唐家岭播绿

种树1000余棵,唐家岭建中关村地区最大森林绿地,年内一期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北京驻京部队卫戍区官兵400余人在唐家岭中关村森林公园义务植树1000余棵。 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挥起铁锹,提来清水,看一棵棵树苗在阳光下闪亮。昨日上午,北京卫戍区的400余官兵在唐家岭旧址上种下1000余株树木。

  种树先铺砂节水又护肥

  植树现场,没有将军和士兵的区别,也没有开场仪式,官兵列队扛起铁锹,领了任务,径直朝一个个树坑走去。

  记者注意到,海淀区高科技企业研发的生态砂再次运用到植树中。先在树坑里铺上一层薄薄的红色生态砂,栽上树苗,再埋上土,浇水。奇怪的是,水竟然渗不下去。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的人员介绍说,铺上生态砂的作用就是节约用水,水不容易渗漏到地下。“种一棵树如果用三桶水,铺上生态砂一桶水就足够。”据介绍,生态砂可节省三分之二的用水。

  生态砂不易渗漏的特性还可以保持肥力,所施的肥料保持在砂子上面,氮、磷、钾等养分不会流失,防止了地下水体污染。此外,生态砂具有透气性,可以帮助树木呼吸。

  部队官兵已4次支援造林

  此次义务植树活动是驻京部队集中支援首都地区平原绿化造林任务全面展开以来,北京卫戍区主动请领的造林任务。栽树、培土、浇水,一棵棵适合北京生长的油松、蒙古栎、碧桃,站立在坡上。

  据统计,今年春季以来,首都部队官兵热心参与海淀区绿化环境建设,积极支援平原造林工程。截至目前,已先后出动四次,共计参与官兵达1200余人次,种植树木3000余株,平整土地10000余平方米。

  据介绍,在这片唐家岭旧址上,将建成中关村地区最大的森林绿地——中关村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将达到5100亩,约与圆明园相当,一期年内建成后免费向市民开放。

  规划中,中关村森林公园内70%的面积都将建成林地,计划栽植的各类植物有100多种。除了像银杏、油松、毛白杨这类市民在城区常见的行道树,洋槐、槲栎、荆条等比较冷门的绿化树种也将在公园里露面。

  ■ 个案

  京郊苗圃迎“春天”

  北京平原造林利好苗圃市场,东六环京郊苗圃市场销售额同比增四成

  今年,北京地区推行平原地区造林工程,25万亩林地将拔地而起。近日记者走访东六环京郊苗圃市场了解到,与去年冷淡的市场相比,今年开春的苗木需求火爆,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0%。这让因房地产市场冷清而对树苗生意持悲观态度的苗圃老板们出乎意料。在平原地区造林的巨大机遇下,一个个苗圃在努力地适应市场。

   

  苗圃行情经历过山车

  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东六环外的一个苗圃市场异常繁忙,一辆辆货车拉着树苗,卷起漫天的尘土,向着不同的方向而去。

  由于北京市启动了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今年北京及其周边的苗木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繁忙。

  老吕是市场里一个小苗圃的二老板,有4亩地,种着上百棵树。他正在为找不到工人而发愁。

  老吕说,去年苗圃生意太差,打工者找不到活干,今年就没来。苗木的生意跟房地产关系太大了,前几年房地产火爆时,小苗圃的销售额一年能有四五十万元。一米多粗的银杏树,买家都不砍价就买了。生意红火时,老吕忙得没空做饭,成天吃面条,三个月掉了十六斤肉。

  去年北京房市受到政策调控,老吕的苗圃愣是一棵树都没卖出去。“没卖出去也不能着急上火,继续给树浇水、除虫,我就安慰自己说,树和房子都是升值的东西,这棵树今年来买是4000元,明年再买就得是4500了。”

  据一位在北京做苗木生意十余年的苏女士讲,北京的苗圃有很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成立绿化队时建立起来的,这几年经历了过山车的行情。2005年以后,北京的苗木市场进入了低价竞争的格局,不少苗圃不断降低价格以求获得顾客,一些苗圃由此退出北京市场。2007年、2008年由于多数工程停下,北京的苗木市场几乎进入冰封期,能挺过来的都是资金比较充裕的大苗圃和没有租金压力的本地苗圃。2009年之后由于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苗木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但是去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给火爆的楼市泼了一盆冷水,苗木市场也跟着感冒了。

  政府从不被看好变成“VIP”

  深切体会到政策的变化带给市场的冲击后,老吕关注起了政策动态。“我现在每天都看新闻、听广播。”

  今年年初,老吕从新闻里了解到北京要大规模的平原造林。这一消息让冰封了一年的苗木生意,随着春风解冻了,“来市场买苗的人明显多了。”老吕说。

  老吕以前的顾客除了开发商就是大款和明星,“开名车,选大树,不喜欢就换掉。”在老吕的心目中,政府并不是好客源,“政府种的树,一养好多年,不会经常换。”

  而今年北京市将近25万亩平原造林的大手笔,让老吕迫切地希望能做些政府的生意。“20多万亩的造林工程,边边角角就够我们小苗圃吃了,现在政府绝对是VIP客户。”老吕说。

  看到报上说今年北京种树要在冬天也能见绿,老吕特意从东北老家进了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雪松等好几个品种的数十棵松树。

  据悉,树苗的采购由园林绿化部门进行招投标选定企业,中标企业来决定使用哪儿产的树苗。而北京的苗圃有距离优势,所生产的树苗可直接用于绿化工程,运输费用最低。

  老吕苗圃里最大的一棵银杏树已经长到1.2米的胸径了,老吕盘算着今年能卖出去,这棵树,老吕准备卖25万元。

  苗木品种有限仍需外购

  苗圃市场里几家卖小苗的老板普遍反映生意比去年好。“每天都能卖出十几棵玉兰树苗,这是好几年没有过的好光景了。”一位苗圃的老板说,这几个月的销售额比去年涨了四成。在记者走访的多家苗圃中销售额都有类似幅度的增长。

  据北京园林绿化部门介绍,目前北京全市的大小苗圃约有1000多个,其中国有苗圃达到70多个。去年这些苗圃的年产量达到2亿多株。但是北京品种好、规格高的树苗比较多,普通树苗相对有限,因此需要外购。

  这些年北京的绿化用苗中大乔木主要来自京外,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及辽宁等地,花灌木则主要来自北京和河北。目前北京市场比较接受“新优”和乡土植物。“新优”可以满足审美需求,“乡土”树种符合政府出于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整体要求,比较耐干旱。

  渐渐好转的生意让老吕寻思着从河南、山东找一些种树苗的商户。“以后北京种树的水平高了,肯定得不同的树搭配着种,对不同的树苗都会有需求。现在老吕的树苗多数是从东北老家进货,树种少。老吕说,河南、山东跟北京气候差不多,树种也多是耐寒、耐旱的,他打算多进些新树种。

  新京报记者 饶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