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塞26个孩子 风险怎么消除
媒体报道,通州区西集镇的一家幼儿园,使用的“校车”只是一辆金杯车,原本核载9至11人,每天却硬生生地塞进26个孩子。车厢里,孩子被挤得严严实实,一开车门就会“掉”出来。
据当事幼儿园的老师说,他们使用金杯车还算“正规”的,别的幼儿园像是家庭作坊。也就是说,许多幼儿园远远没达到国家标准,安全底线下移,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国家近期出台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虽然有规定:幼儿园的孩子如使用车辆集中接送,应使用按国标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但严格来说,幼儿并不属于校车服务范畴。出台校车条例时,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曾表示,让缺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每天集体乘坐校车,安全风险太大。
可通州这起“黑校车”超载事件,让人忧心得很。在一些城乡接合地带,孩子很难就近入园,家长也无精力接送,而一些民办幼儿园又难以或者不愿承担正规校车的投入,怎么消除这样的风险,需要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具体应对方案。
□守愚(学生)
存款800万 孩子就能上名校?
据报道,近日,一家股份制私人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做业务推广时表示,他们银行最新的活动是通知存款在800万以上的钻石客户,前十名的可以跟北京某重点中学的校长面谈,联系孩子上学的事。
为了招揽客户,银行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而帮忙钻石客户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进入名牌学校的特殊新服务,却大大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银行可以安排客户与名校校长见面会谈,原因是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可以想象的是,在这场交易中,双方都稳赚不赔,受损的却是普通大众的正当权益,因为,他们是拿了公平的受教育权做了买卖,侵犯了他人的利益。
教育本来是最应体现社会公平的,可银行和名校的这种“合作”,导致教育公平性被打破。私人银行和客户,一个为招揽生意,一个花钱买资源,只要不违法,外人也无从过问。但作为公立学校,在其间扮演了什么角色?有关部门应该调查。
□邱蕾(职员)
年轻人急买房 不能全怪“面子”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与光大银行2010年合作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在英国为37岁,在德国和日本为42岁。
有专家说:“超七成年轻人买房是为了面子”,他们认为,年轻人如果都不急着买房,房子就会相对过剩,开发商就会把房价大幅下降。这种推理面上看很“逻辑”,内里看未必。政府保障房尚不能满足需求,很多的住房梦都被推向商品房,在人多房少倒逼下,年轻人争相买房和开发商房价大涨自然在情理之中。
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不急于购房,是因为廉价公租房有保障,人们可以不必为住房问题“赔尽血本”。而我国,长久以来地皮都是“开发商至上”,近两年虽然大力开发保障房,但远水还解不了近渴。
□童克震(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