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文化新闻·动态
下一篇

中英作家谈全球化

迟子建称新作家价值观有问题

2012年04月1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伦敦讯 (记者姜妍)作家是应该全球化还是本土化?当地时间17日下午,迟子建和理查德·佛朗西斯,一中一英两个作家,在伦敦书展上展开讨论。佛朗西斯认为,现在的作家有非常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文化,所以写作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而迟子建却认为,不论一个作家坐了多少轮船和飞机,他的写作世界都很小很小。

  佛朗西斯是去年“微山湖小说奖”的英国获奖作家,他目前居住在法国,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一种体现。他用英美关系作为比喻讲了他认为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他说在19世纪,英帝国在影响世界的文化,狄更斯写作时,美国人要等船来时才能买书。但是如今不一样了,英国人都看起了美剧和美国电影,而英国作家如果想要影响美国反而没那么容易了。“现在美国主导了英语文学,而非我们英国的遗产。全球化不一定都是积极的。”

  迟子建针对佛朗西斯的话加以反驳,她说她前两天去了大英博物馆,却看到保留完好的古希腊、古埃及的物品,她不认为英美文化侵蚀了这些古文化,真正的文化被强大经济剥蚀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佛朗西斯却不赞成迟子建对自己的反驳,他说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大英博物馆中的只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也体现了殖民力量,“我们是从全世界收集来的,希腊很抗议,希望我们归还,这是两难,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文化。”他继续说,过去世界沟通很缓慢,但是现在人们从原子变成分子,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化,就像毕飞宇和迟子建都去过爱荷华,而现在的活动又是在英国举行的,自己又是从法国过来的,这些都是全球化的显示。

  迟子建紧接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她说作家还是要依靠心灵的力量,不管去了多少地方,写作的世界却很小很小,如果很大就会迷失。所以不管走过多少国家,没有真正写作力量是没用的。但迟子建也感慨,她很钦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批中国作家,他们会很多外语,著作等身,如今这一代中坚力量作家比当时作家差了很多。如今新出现的作家外语能力很好,但是价值观和消费观又出了问题。

  迟子建在第二天下午的活动中,还将与冯唐对谈“作家笔下的当代文学”,阐述当代文学如何反映中国的变革,以及变革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 其他活动

  当地时间17日上午,《科幻世界》杂志前主编、作家阿来,以及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与《科幻小说百科全书》编者约翰·克鲁特等,一同讨论了科幻小说写作。

  当地时间4月17日下午,作家王蒙、安妮宝贝、阿乙,一起探讨了网络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安妮宝贝称,“其实不存在什么网络文学。文学不能粗暴地分为网络文学和现实文学,只有好与坏之分,网络和纸张只是载体不同而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