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说】
第16周(4月13日-4月19日)
韩寒和关于他是否“光明磊落”的质疑淌过了整整一个春天。自然,这本铁定赔本赚吆喝的《光明与磊落》在榜并且在高位,是没有悬念的事情。有悬念的是,这本书还能在榜多久。按照网上卖场的说法,是“售完即止”。
我对韩寒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太关心,倒对这种做法,很想讨论讨论细节的。图书的制作成本,可分为纸张、美编、责编以及作者版税这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大概需要控制在定价的38%左右,才有盈利的空间。我假定韩寒的版税,只占10%,那么本书的制作费用,应在28%左右。我可以做一个评估,同样一本650页、上下册的书,现在市场价,大概不会少于50元。由此可知,该书的制作费用,大约在14元。而附赠的精美笔记本,我不清楚到底什么规格,难以评估。就当是100页的笔记本吧,成本应可控制在2元左右。还有一个尚未评估的,是流通环节中产生的费用,大致可评估为每本2元。
按照如上假定,韩寒每本书可能亏8元左右。韩寒就此亏了多少钱,现在不太清楚,因为韩寒没有公布印数。而据一些业界传闻的话,韩寒仅在凡客一家2010年的代言费,约为500万(《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为“卖20万件29元的T恤赚回门票”)。这次再签凡客,代言费用照理也和此数目差不多。
现在可以看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就一本书的赔与赚来说,图书行业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行业,对韩寒来说,大概也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光明与磊落》大概要赔着卖120万册,才能赔完韩寒在凡客的两次代言费。120万册是什么概念?如果真印到这个册数,大概此书会是全年畅销榜的前三名。
我这么按照数字评估一本书,当然并不是否定图书行业。在图书这个行业里,除了教材教辅之外,几乎人人都在抱怨利润低、赚钱难,受新兴电子书产业的压力大。像学术榜上的很多书,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印数不会超过一万册的。这个“微利”行业最大的价值,或者真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
有位行业的同仁曾经构想过,要把书做成“牙膏”一样,让你每个月都买那么一两支,用完即止,用完再买。但图书这只“牙膏”,显然与其他牙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图书最大的弊端,是产品太多。一个中型的出版社,每年都不会少于两三百种书推出。也就是说,你每天都要去推广一款全新的产品,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实际上,我认为图书行业要做的最大的一个事情,是出版机构品牌化。而整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民营出版机构,在这方面,大多数都做得比较差。有些民营出版机构,甚至一被提及名字,知情的读者就在后面补充介绍,“这是专门做烂书的公司,不用看”。品牌不断走向失败。这,真的很尴尬。□文木
(新京报书香榜由新京报书评周刊与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栏目联合制作,
每周书香榜将在次周二20:28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书香北京》同步播出。)
新京报书香榜数据由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涵芬楼书店、三联韬奋书店、万圣书园、亚马逊网上书店、当当网上书店、北发图书网等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