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7:北京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医院将通用京医通卡

在友谊医院率先启用,年内推广至4家医院,将逐步取代各医院诊疗卡

2012年04月22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昨天,北京在友谊医院正式启动“京医通卡”。该卡面向非医保人群、来京就医患者等发行,持卡可在医生、药房处直接刷卡结算。今后,该卡将在各医疗机构间通用,取代目前医院“各自为政”的就诊卡。

  患者就医直接划卡扣款

  “京医通卡”将作为未来北京非医保人群就诊实现“一卡通”的开始。记者看到,“京医通卡”的样子类似银行卡,上有唯一编码,它的使用对象是非医保人群,为实名制办理,内含患者信息,同时具电子钱包功能,可充值并划卡缴费。

  此前,患者就医时每进行一个就诊环节,都要到专门的收费窗口排队缴费。办理“京医通卡”之后,患者可在医院门诊挂号、中西药房、医生工作站、门诊常规检查等任意就诊环节地点,完成诊疗服务后通过系统直接划价付费,不需要反复排队。

  患者还可通过自助机具完成充值、查询、缴费等服务。

  四成患者可用京医通卡

  虽然北京已实现医保全覆盖,但各医疗机构每年要为约5000万人次外地患者提供服务。加上新农合患者和没有加入医保的患者,预计医院总门诊量40%的患者可办理“京医通卡”。

  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内“京医通卡”将陆续推广至同仁、朝阳医院及首儿所,下一步将在各家市属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推行。

  随着开通“京医通”系统的医院增加,“京医通卡”将逐步替代原来各医院自行发放的各类诊疗卡,实现市属医院间“一卡通用”,后台系统能提供原诊疗卡没有的患者就诊实名信息、基础病情信息。

  使用“京医通卡”的患者,在任一家市属医院登记办卡后,即可在其他所有市属医院直接就诊,不需再重新填写个人资料。

  除了方便患者就诊之外,“京医通卡”由于存储就诊信息,将为北京推行患者“全生命周期”电子病历奠定基础。另外,它还将应用于卫生部门及时掌握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分析疾病过程等。

  ■ 现场

  检查开药不再排队交费

  昨天上午,友谊医院的门诊大厅内,“京医通卡”患者使用流程已张贴出。由于“京医通卡”是第一天启用,建卡的患者并不多。10时许,43岁的胡凤英从河北保定来到友谊医院就医,主动要求办一张“京医通卡。”

  “我是第一次来北京看病,主要是图个方便。”胡凤英说,自己的膝关节疼了一个多月,上楼梯腿发软,想看看骨科。由于是外地来京患者,她在北京没有医保,符合办卡条件。

  办卡之后,胡凤英拿着卡挂了骨科的号,随后到骨科治疗室进行治疗。记者注意到,医生的手边多了一个类似POS机的刷卡机,将卡插入机器,便可读取出患者的信息,还能够显示卡内余额。

  友谊医院表示,医院一层设有充值点,充值后,患者可选择在医生处刷卡“结账”;如果医生要求进一步检查或开药,患者也可在检查处或药房刷卡。目前,医院已在医生工作站、门诊检查、中西药房等地点设置了400多个划卡结算终端。

  ■ 追访

  医保人群无需京医通卡

  使用医保的市民要不要办医通卡?市医管局解释,两张卡适用于不同人群,社保卡面向医保人群,而“京医通卡”应用于非医保人群。也就是说,拥有社保卡的市民无须再办“京医通卡”。今后,两张卡将会共存,共同构成北京“就诊一卡通”体系。

  人社部此前表示,社保卡今后将会加载金融功能,北京社保卡在设计时,也为该功能预留了空间。昨天,市医管局介绍,“京医通卡”的设计可与社保卡进行对接,为将来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之后,在医院端的应用奠定基础。

  今后,医院的同一个读卡器上,可同时支持社保卡和“京医通卡”两种卡片的电子钱包支付功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