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长名片
1979年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取得植物生化学博士学位,其后到多伦多大学任研究员。1980年回港,先后在香港理工学院(现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990年加入香港科大生物学系为创系教授,1997年担任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发展)。1998至2006年,出任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兼生物学讲座教授。2006年4月10日重返香港科大任职行政副校长及生物学系教授。
参与创校“很辛苦、很开心”
香港科技大学似乎创造了某种“奇迹”。创办于1991年的港科大,“弱冠之年”就已在知名国际大学排行榜“QS2011亚洲大学排名”中位居榜首。黄玉山经历了这些“见证奇迹的时刻”。
1990年,黄玉山加入港科大生物系成为创系教授。这一年,他40岁,已在香港高校工作了近10年。
回忆起最初建校时的情形,黄玉山笑称,“很辛苦,但很开心”。作为第一个加入生物系的教授,他当时面临的工作庞杂而繁重,“要设计实验室、购买仪器设备、设计课程等。当时每个人都得身兼多职”。
“1990年,参与建校的第一批教授才10来个人,因为校舍还在建设中,学校就在市区租了一层办公楼。中午,大家边吃盒饭边聊,宏观计划和微观细节都会谈。有时难免会有争论。”
“压力之下,速度很快”,黄玉山说,科大图书馆的启用之快曾让其他高校大吃一惊,“1991年9月开学,图书馆里所有图书都已编好、上架。通常的做法是楼盖好后再买书,我们则是一边盖楼,一边买书、编号、装箱放进货仓,开学前1、2个星期内集中上架。”
找到合适的人,并让他们快乐
“用一流吸引一流”是科大创校之初就已确定的理念。对此,黄玉山印象最深刻的是, “吴家玮校长仅凭着一张校园规划图纸,亲自去全球纳才,一次次三顾茅庐”。两三年内,科大在世界范围里成功募集了各学术领域里两三百位一流人才,“豪华”的学术阵容成为这所研究型大学飞速发展的助推器。
在黄玉山看来,这也得益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科大成立时,很多60年代、70年代从台湾、香港、新加坡出去的优秀华裔学生都处于48、49岁的年纪,是学术成就颇丰的黄金时期, 他们这一代人中华情谊也深,愿意把人生和学术发展的最后一棒放在这里。”
“吸引人才留下的,首先是理想,但更重要的是好制度。”黄玉山说,科大有个院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Find the best people and make them happy”(找到合适的人,让他们快乐)。
科大的英文简称UST有时被戏谑为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香港压力大学”),而有压力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在香港,科大教职员的专注与勤奋是出了名的,实验室往往整夜灯火通明,这种风气一直保持到现在。而在好的学术风气背后正是公正透明的学术评审制度以及完善的行政服务。
(下转D0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