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人才周刊·中小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人才周刊·中小学

中小学教育标准不应被大学操纵(1)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马学雷 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
连虓 北京爱迪(国际学校)城市校区校长
王广发 北京王府学校董事长、校长
关林峰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执行校长
郝少林 北京市新京华实验学校校长

  4月17日下午,以探讨“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新京报中小学校沙龙”活动举行,来自北京十余所民办中小学、国际学校的负责人与会,并就中小学差异化发展以及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问题发表看法。

  话题1 2012年民办教育差异化新举措

  马学雷:北京市教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民办中学学生占全市中学生人数9%,小学占到5%。民办教育一靠特色,二靠建立在特色基础之上的质量,没有这两点,很难获得长远发展。

  连虓:今年,爱迪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重新认识教育,更加突出服务职能,建立了学生服务中心,更多地为家长和学生服务。家长对孩子的升学、专业、发展、沟通、如何学习、是否要出国等其实很迷茫。家长的需求各式各样,如果我们把学校的平台搭好,就能更多地满足家长多元的需求。

  第二,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将其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去,让国外知名院校来认可。十几年前,刚开始办学时,爱迪学校更多的是从国外引进、借鉴;从前几年开始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课程。在国际教育中,有实力才有话语权。有了充分的话语权,就能为学生到海外留学时争取更多利益,比如在国外院校的录取和对学生的认可方面。现在,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的苏塞克斯大学,澳洲的莫纳什、阿德莱德、西澳大学这些世界名校,爱迪的学生都可以直读。有些学校甚至无需SAT成绩。

  王广发:新时代的人才标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才怎么样为产业服务,产业怎么为经济服务,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客观发展规律的体系,离开这个体系是不行的。家长会有疑问,多元需求时代已经到来,孩子未来干什么会有很多选择。过去家长不选择,再怎么选择都是国家体制的教育,现在国际教育中有英国的、美国的、加拿大的,各个国家的,所以多元需求时代改变了家长、学生、市场多元差异的需求。

  关林峰: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本身就存在差异化,民办机制更为灵活。应考虑怎样用好这个差异,减少像公办学校那样的束缚。

  郝少林:今年我们开办了实验班,招了20个学生,10年学完国内12年的课程,剩下两年学国际课程。我觉得,真正育人就是全程规划,系统培养。

  徐艳伟:新东方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搭建国际化平台,让学生提前通晓一些现行规则,明确自己的定位,从而扬长避短。具体来说,就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模拟化放到中学生这个层面来做,类似模拟联合国。我们还会就兴趣导向对学生做一些心理测评,然后组织专家团队跟学生进行面对面交谈,在这个基础上确定学生的专业或者职业倾向,指导学生参加相应的社团。

  Ou Yang Quan:现在国内中小学教育的标准被大学操纵了,强调最后读了哪所大学,这在国外是不对的。国外最重要的是高中阶段,学生也很看中他在高中阶段的成长过程。在整个教育领域,国际化平台只是一个硬平台,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化的思维,但是差异化体现在哪儿呢?加拿大SBS海外高中从来不强调学生将来会读哪所大学,来这里就是认认真真完成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而所有进到这个大院里的人,都是职业教育者,都是有理想、有灵魂、有付出的,我觉得很多国际化平台带来的不是教育体系,而是一种执着的职业关系。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