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文化新闻·综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文化新闻·综合
下一篇

白化文刘一达“争议”痒痒挠

京版集团联手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共话“阅读与博物”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中国新闻出版报》在世界读书日之际推出的特刊,首次全面盘点了国内百余家媒体的读书版面与节目。

  新京报讯 (记者张弘)昨天上午,“阅读与博物——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京版集团第十届讲坛”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崇圣祠举行。陈履生等文博专家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而学者白化文和作家刘一达对于痒痒挠来历的不同说法也引发了读者的兴趣。

  北京出版集团从2003年起以“情系阅读 书写人生”、“厚重阅读:让人生更厚重”等为主题,持续十年开展阅读推广公益活动。

  在谈及“阅读与博物”这一讲坛主题时,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钟制宪说,“图书与博物两者间有着耐人寻味的关系,图书是以出版的形式呈现文明成果,博物是通过器物的形式留住历史。”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发言称,“图书也是博物的一种,物与思的互动,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文化的建设。落实到载体之上,就成为阅读之对象。同时,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载体,过去是纸质,现在有电子媒介,引导人们去读书。”

  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年事已高且身患重感冒,委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副教授许欢宣读了书面发言。白化文的书面发言,以痒痒挠为例讲述从书本和器物中获得知识“……大家在古画中看到古人手中经常持一物——如意。如意在古代又称为爪杖、孝顺;现代俗称为‘痒痒挠’。大约在后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富贵人家,特别是高层的文人之间盛行服食五石散。这个五石散又名寒食散,它需要冷酒来冲服,服后不可静止,需行走,名为行散。皮肤干燥,需要穿宽大的衣服,需要耙挠,这样痒痒挠就派上了用场。”

  作家刘一达在其后的发言中说,“我觉得白先生理解错了,痒痒挠和如意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说的如意,最早是大臣上朝的时候在前边举着的笏板。但是我估计,可能是白先生看到古籍当中可能讲到痒痒挠也叫如意,过去北京人管痒痒挠叫‘老头乐’,又叫做‘不求人’,北京话里面如意实际上指的是这个。”

  ■ 世界读书日

  《中国新闻出版报》推大型特刊

  百家读书媒体首次全展示

  新京报讯 (记者肖国良)4·23世界读书日之际,经《中国新闻出版报》月余调查征集,推出百家读书媒体全展示特刊。特刊40个版,第一次全面展示领航全民阅读的大众媒体:报纸150家,广播电台9家,电视台6家,此外几乎所有门户网都有读书频道。调查显示,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纷纷开辟读书版、读书栏目(节目),已成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力量。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报纸更为重视读书版。在报业激烈竞争中,是否开办读书版从一个侧面反映媒体的文化品位。我们也看到经济发达地区报纸更重视读书版。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济南等一线城市开设读书版(周刊)的媒体最多,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广东、福建、山东、浙江5个省份开辟读书版(周刊)的报纸数量名列前茅。开设读书版(周刊)的150家报纸,在推动全民阅读中发挥了主力作用。

  电视开办读书节目由来已久,最近一两年读书节目均进行了升级改版,现多为谈话节目,更突出电视这一独特视觉媒体形式,传达的图书信息也更丰富和更立体。中央电视台《读书》,河北卫视《读书》,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是其中的坚持者和优秀者。相比报纸、网络等媒体,电视类的读书节目,有着独特的电视艺术表达形式。电视读书节目,也延展了阅读趣味性,更贴近大众。

  本次征集数据还显示,不少媒体开设独立成叠的周刊,包括本报书评周刊在内,《东方早报》、《长江日报》、《南方都市报》等阅读周刊已达10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