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娱乐新闻·专题(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5:娱乐新闻·专题(二)

民谣旗手 高晓松:创作者如今更接地气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虽然是幕后创作者,兴起之时,高晓松也会自己抱着琴唱两首。

  谈到民谣时,高晓松很喜欢说起“在大学草地上给楼上的女生唱歌”这个意象。本周六,他的“此间的少年”作品音乐会将在万事达中心(五棵松体育馆)举办,不少人视之为“校园民谣”时代的一个集成。高晓松解释,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场馆,是期待能找回坐在草地上弹琴唱歌、大家在宿舍楼上看的感觉,因为万事达中心的舞台对观众来说有俯视感,舞台上的歌者则会有种“给楼上女生唱”的感觉。他透露,这次自己可能会“唱半首”,和郁可唯对唱《一叶知秋》,“我发现,我这大糙嗓音和郁可唯的嗓子挺配。”他还开玩笑说:“我要是唱《同桌的你》,那不是跟老狼抢饭碗吗?”

  如今,身跨各界的高晓松在公众视线中越来越像一个意见领袖,但他更愿意提到词曲创作者的身份,以及自己作品给人带来的抚慰。“我跟郑钧到乡下去玩时,看见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三十多岁的农民,正在那儿耕田,突然仰天长啸唱道:‘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特悲怆。我当时就觉得,自己还是做了点有意义的事情,能释放和抚慰别人的心灵。”

  【人物名片】

  高晓松 以一首《同桌的你》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校园民谣”热潮的领军人物,曾创作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冬季校园》《恋恋风尘》《模范情书》等民谣代表作品,广为传唱,老狼、小柯、叶蓓、阿朵等诸多歌手也一并走红。

  我看民谣

  以行吟的方式唱诗,这就叫民谣。我觉得民谣基本上还是以歌词为主,国外的民谣大师都是出诗集的,词都写得好极了。

  我觉得民谣、爵士、摇滚是流行音乐的三大基石。爵士最难,难极了,特高级;你要是想呐喊、想发泄,就是摇滚;你有一些话要倾诉给人们听,那你就来唱民谣,弹把木吉他把你想说的话说了。

  新京报:校园民谣风潮过去后,内地的民谣一直没太进入主流的流行音乐范畴里,你觉得原因何在?

  高晓松:这正常。民谣是全靠个人的一种东西,你看美国也没有持续性的民谣运动。唱片公司可以企划舞曲和流行音乐,但从来没听说一家唱片公司说咱们企划制作两张民谣专辑吧。这怎么企划啊?没法企划,得碰。你碰见一哥们来了,带一把吉他和一本诗集,就有民谣;没有人带着一本诗集跟一把吉他来,就没有。

  新京报:你怎么评价近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拨民谣人,比如李志、川子等。

  高晓松:我们那一代是“好时代的坏孩子”,这一代是“坏时代的好孩子”。我觉得他们的歌都还可以,但都还没有到把心里想的全部完美地表达出来,老觉得哪儿好像缺了一点。有人弹琴弹得特好,但词写得不好,或者有几句写得好,但紧接着几句就混过去了,不像当年张楚、罗大佑他们,句句漂亮;有的人歌词写得特好,但嗓子又不够好。

  不过这一代有一点好:他们更接地气。这社会确实太值得去说说了,但是他们还没有达到当年张楚、崔健的水平。

  新京报:你觉得当下这些民谣能有大一些的商业潜力吗?

  高晓松:写得好就有可能。所谓商业性就是流传度,大家都会唱,但同时又能把你自己表达出来,不是网络歌曲那种东西。我特别喜欢万晓利的《陀螺》,那首歌流传度不错,还有李志,他的歌、词、曲、弹唱都很好,综合水平很高。我觉得十三月(公司)做的贡献很好,把民谣艺人都团结起来,这挺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