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书评周刊·春季书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书评周刊·春季书赏
下一篇

沉疴遍地,不可抱怨绝望

2012年05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沉疴遍地》
作者:(美)朱特
版本:新星出版社2012年3月版
定价:25.00元

  相对而言,《沉疴遍地》不及《责任与重负》来得细腻精致,亦无法与《战后欧洲史》的恢弘磅礴相比。但就是在这本小书中,托尼·朱特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乖谬冷漠的时代,如何进行真正有价值并且负责任的政治哲学思考?

  托尼·朱特分析了近百年欧美社会关于经济的历史后,非常谨慎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追求社会性的经济增长,并非直接来自人性中的需要,它变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是出于人们缓慢形成的习惯,习惯是可塑的。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成分,同样如此。税收、社会福利、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或者抽象而言,社会的组织形式、资源的分配方式、国家的运行模式,在其形成之初,都是一种有目的的选择,为了解决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但是之后,人们便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将其认作现代生活必不可缺的成分,不再思考它们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

  不可否认,经济增长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最宏大的故事。与此相对应,最诱人的社会希望是:你可以过更好的生活(当然,这个“好”更多的是指物质上的充足舒适)。而托尼·朱特认为,这中间最大的谬误在于遮蔽了一个重要的质问:怎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怎样的社会才值得每个人珍惜并且热爱?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追问社会生活的基本假定和最终目的。

  当下的困境,源于过去的选择;过去与现在的选择,又决定了未来。历史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看似规律性的东西,其实是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累积结果,没有什么是必然会发生的,皆须人自己负责,自己努力追求。即便沉疴遍地,也不要在抱怨中绝望,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去做选择,去行动。这些思考,正是当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所需要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