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27岁的何伟(彼得·海斯勒)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中国涪陵教书。年轻、善良、敏感、好奇以及不设防的开放心灵,让他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深入观察中国,体味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何伟所书写的他眼中的涪陵,正是我们国家的真实映像。
但是,何伟笔下的东西,无论是十年前涪陵的封闭,还是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偏见与政治冷漠,甚或过于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那些被中国当代历史中消极成分所影响却不自知的人们,并非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生活在中国的人们对这些也并非真的毫无察觉。被触动,是因为我们自己未被清晰言说的生活经验,在何伟的文字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并因其白纸黑字的清晰,激发我们重新去凝望并思考我们所经历的社会生活。
何伟说涪陵给他家的感觉,作为一个美国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感知中国的方式,并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语言来表达他对中国的观察与思考。作为中国人,我们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话语方式,来谈论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
语言的限度,是思考的限度。因此,从《江城》去寻找真实的中国是一回事;从此书中看到并理解我们缺失的东西,那些与我们所在社会文化的限制、迟钝、残缺相反的东西,则是另一回事。而正是后者,使得此书的阅读,成为一场悲喜交加的思考之旅。
(下转C0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