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北京新闻·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7:北京新闻·专题

昌平平原造林目标完成93%

废弃鱼塘、荒地及储煤场地现绿荫;用于造林土地采取租赁方式,农民每年可获租赁费

2012年05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前日,昌平首都文化林内,一名工人给种好的树木浇水。过去这里是一处废弃的鱼塘和荒地。实习生 刘梦 摄

  新京报讯 (记者王佳琳)春季造林已渐渐进入尾声。五一小长假后,昌平区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昌平3.2万亩春季平原造林计划已完成了93%,造林面积达到29708亩。一些邻近小区废弃多年的鱼塘和荒地,昔日沙土飞扬的储煤场地,如今都伴随着平原造林目标的逐步实现穿上了绿色的春装。

  10日前后完成造林计划

  根据昌平区“十二五”时期的规划,利用5年的时间,昌平平原地区造林将实现15万亩,今年将计划实现3.2万亩。温榆绿谷景观生态林、白各庄景观生态林、东小口景观生态林、百善镇景观生态林和西部地区沙坑、煤场景观生态林,是今年昌平平原绿化的重点地区。

  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霞说,预计到5月10日前后,昌平区就可以完成今年3.2万亩的平原造林计划,届时昌平区森林覆盖率和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都将提高,使今年的昌平增添更多绿色。

  2000亩储煤地退煤还林

  除了利用闲置用地进行平原绿化之外,昌平区还将把清退辖区内储煤场地与平原绿化结合起来。昌平区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昌平区计划将4000亩储煤土地中的2000亩清退土地纳入平原造林工程。昌平的西部地区沙坑、煤场景观生态林就是这样一处建在煤场上的生态林。

  该负责人表示,昌平区处在北京市的上风上水地带,并不适合大规模储煤。今年昌平区将彻底清退辖区内56家储煤场地,包括1处北京市煤炭总公司在沙河车站建立的为全市储备应急煤炭的储煤场地。年内,昌平区将完全退出煤炭储运行业。退煤还林是此次清退储煤场地后的一项重要的改善环境的举措。

  王霞说,考虑到煤场的土地沙砾较多,昌平区此次在市级平原造林投入的基础上,又投入一笔款项,用于对这部分地区土质的更换,同时特意选择了抗旱的植物,类似柽柳等广为种植。这种柳树能耐碱抗旱,是造防沙林的合适树种。

  ■ 政策

  农民可获绿地租赁费

  为了让平原造林得到农民的支持,造林同时考虑到了农民的收入以及后续就业问题。昌平区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用于造林的土地不用进行土地征收,而采取的是土地租赁的方式。按照现行土地流转政策,市政府给农民每年每亩1500元的绿地租赁费,补助期限可持续到2028年,期间补助还将动态增长。

  林地建成之后,后续林地的维护,政府还将持续投入,同时林地维护还可以吸收当地农民参与,为农民就业提供另外一个可选择的渠道。

  过去,农民在一些边角地上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每年每亩地的纯收入也就几百元,而实现绿化之后,不仅有绿地租赁费,还有相关补助,并开发新的就业机会,对于农民而言可以从绿化中持续受益。

  ■ 昌平区植树造林小档案

  空间布局

  根据昌平区“十二五”时期的规划,昌平区平原地区造林空间布局为“一楔、两带、三廊、多组团”的格局。“一楔”为京北绿色隔离区、奥森绿色轴线的北延。“两带”为北六环绿色带、北运河滨水景观带。“三廊”为安四路绿色廊道、G6京藏高速和G7京新高速绿色廊道、温南路绿色廊道。“多组团”为东小口一道绿隔组团,温榆绿谷组团,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TBD科技运动公园组团,草莓大会周边组团,阿苏卫能源循环产业组团等。

  树种搭配

  骨干树种为油松、桧柏、国槐、银杏、栾树、元宝枫、柳树,以块状混交的栽植方式为主,落叶常绿间比例约为7:3,乔木与灌木占地比例是8:2。大乔木、常绿树、小乔木、灌木的合理搭配,形成景观层次,并通过色彩上的搭配,形成色彩变化的景观效果。未来昌平还将在河边和路边的两侧继续见缝插针进行绿化,让有着首都“后花园”美誉的昌平区在环境建设上进一步提升水平。

  ■ 探访

  废弃鱼塘变身首都文化林

  工人吃住在种植场地边上;几个月内,闲置土地披上绿衣

  昌平海鶄落村与东二旗村交界的一片区域,过去曾是一处废弃多年的鱼塘与荒地,之后附近建起了新的小区,但小区对面的这片荒地依然如旧。“过去这里就是一处废弃的鱼塘和荒地,造林之后完全旧貌换新颜了。”在北七家镇政府工作多年的张志宏说。

  工人为树木打药防虫

  仅仅几个月时间,这片一度荒草丛生、坑洼不平的闲置土地,已变成了种植着油松、白皮松、白蜡、国槐、金银木等乔灌木的“首都文化林”。今年的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与首都文化界千名代表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共同启动首都文化林建设。

  前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这片千亩文化林,绿化工人正在紧张地为每一棵已种植好的树木打药防虫。现场工人说,由于每棵树都要打药,他们每天早晨6点半就开始工作,下午5点以后才收工。

  绿化工人说,如今千亩树林的种植工作接近尾声,因此工人已逐渐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树木的养护上,以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现场还有一些女性绿化工人,她们主要负责在种好的树木周围打好水圈,同时及时为栽种好的树木浇水。

  苗木胸径有硬性规定

  昌平区对苗木规格的把关严格,通常栽种苗木的胸径要不小于8厘米,一些地块的苗木规格可以达到胸径10-12厘米。首都文化林的绿化工人说,由于此次平原造林的树木规格较大,因此栽种及时、浇水及时对于保障树木成活至关重要。

  由于工程紧、苗木栽植量大,工人都吃住在绿化种植场地边上。文化林的边上,一排七八间绿色的帆布帐篷就是工人们临时的住所,住所外面的晾衣绳上挂着衣服、手套,甚至还有潮乎乎的鞋垫,每天挥汗如雨的工作可见一斑。

  由于是临时住所,帐篷里设施简陋,用水用电都很受限。睡觉的床铺也就是一块床板上铺层薄被,而且帐篷里午间闷热得很。即便如此,绿化工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全力投入工作。

  ■ 规划

  景观生态林成地标建筑

  作为温榆绿谷景观生态林的一部分,海鶄落村的首都文化林正成为当地一个地标建筑。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首都文化林”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提示着经过此地的人们,这里播撒着首都文化界对绿色北京、生态北京给予的点点希望。

  几个月的忙碌,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霞眼瞅着荒地、煤场变成生态林,甚觉欣慰:首都文化林的原址,荒草有半人高,如今林地内高低起伏,各种苗木品种丰富,未来温榆绿谷景观生态林中还将建设一座“藕池”,让游人领略到湿地的景观风貌;昌平区马池口镇土楼村,昔日遇风就黄沙漫天的2000多亩沙坑内,如今已经栽种起成行的油松、国槐、银杏、栾树等,沙坑已变成了新的绿化公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