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时间:5月5日
地点:海淀区苏家坨镇西小营村
事件:支起10口大柴锅熬立夏粥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熊熊的柴火烧起来,直径1米以上的大锅内,花生、红枣各种杂粮不停地翻滚。村民们拿着脸盆和饭盆等在旁边。昨日是“立夏”节气,海淀区苏家坨镇西小营村里支起10口大柴锅熬粥,周边村民一早就赶来喝立夏粥。
柴火烧得噼啪作响,偶有烟尘飘起,火苗除了把大锅内的各种杂粮熬得不停翻滚外,把周围人群的脸也烤得通红。
“真稠糊,比自家熬得好喝。”上午10点,第一锅立夏粥熟了,村民拿着脸盆大桶争先恐后地盛粥,忍不住尝上一口,连声称赞。
西小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永新介绍说,村民们从清晨4点就开始点火熬粥了,要一直熬到下午,光熬粥要用的杂粮就有3500来斤,大部分是到村民家攒的,部分是村委会买来的。每年这个时候还要给孩子们发装着杂粮的小香囊,寓意当年不再生病。
苏家坨镇熬立夏粥的风俗兴起于明末清初。每年“立夏”,各村最有威望的人拿着笸箩或者盆子到各家各户去攒米,然后村民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铁锅,将红小豆、绿豆、玉米渣、枣、栗子、葡萄干等十几种杂粮放在一起拌匀,用清水淘净后放在大柴锅里,引柴点火熬煮。经过个把小时慢火熬煮,米的香味和枣的甜味四溢。这时,周边村庄的男女老少就拿着锅碗来自取,一同喝粥。
李永新表示,此前村里是各家分散熬粥,2009年起村里每年在“立夏”这天统一支锅熬粥,渐成传统,去年熬立夏粥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