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特别报道
上一篇

“睡觉戴棉帽”和“北京的味道”

2012年05月0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建场记忆

  2007年12月,作为官厅风电场首批“拓荒者”,唐晓来到官厅水库沿岸的荒地,负责风机的运输、吊装工作。

  “来的时候,这里刚竖起了3台风机。”电站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内,唐晓望着密布的风塔说,风电场建设之初,住的是搭建的彩钢板简易房,8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四处透风只能烧土锅炉,“睡觉都得戴着棉帽子”。

  唐晓回忆,风机风扇的一片叶片,长度为37至40米,重6吨,运送时需要一辆加长的载重卡车再加一节挂车。风机塔高65米,重200吨,还有40余吨重的发电机,施工难度很大。风塔竖起后,施工人员需要先在地面将三片风扇叶片拼装在一起,用500吨主吊再加辅吊,吊至半空安装,“要找角度,还要掌握力度,开始几天才能安一台,后来装顺手了,每天一台。”

  2008年1月20日,官厅风电场第一台风机并网发电,同年7月,43台风机正式运行。唐晓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北京也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如今,这位已奔不惑之年的风电人表示,还将会继续伫立在风中,让岁月的年轮随着风机的叶片一起转动。

  宋志伟等风电场职工都在电场餐厅吃饭,鸡蛋、蔬菜、鱼禽等也是“特供”的。除从北京拉菜外,风电场还种有30亩菜地,还饲养一些畜禽,餐桌上的饭菜极有特色,如自养的鸡下的鸡蛋,纯农家肥种出的绿色蔬菜,还有官厅水库的鱼。

  “身在北京之外,但也能尝到北京的美味。”官厅风电场副场长唐晓说,对于在外打拼的京企员工而言,也算是一种补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