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呼唤政策补偿
据报道,有一群父母,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20多年来,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乐地生活,正当他们幸福地为孩子购置新房、准备嫁妆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他们自称为“失独者”。垂暮之年的他们,想要在一起抱团取暖,建立一个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养老院。
媒体估算,目前我国大约有百万个“失独家庭”,这个数据让人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惟一寄托”,是情感和希望的化身。当发生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的惨剧,家庭幸福的大厦瞬间倒塌,无儿无女的生活,让这些父母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和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困难和痛苦将会越来越沉重。
国家和地方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应对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做出制度安排,当突遇独生子女伤亡等家庭变故时,制度应及时伸出援手。今年1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提出,将建立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困难扶助制度。这标志着计生政策正迈向人本,但措施和力度还有待加强,比如,通过保险、专项补助等办法给予足够经济保障;对于“失独家庭”希望建立“独立养老院”的诉求,有条件的地方不妨先行一步。
□汪昌莲(公务员)
“休息入工时”落地是关键
5月8日,人社部、国务院法制办出台《特殊工时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企业在保障生产运营情况下,日工作时间超过4小时,应保证劳动者享受不少于20分钟工间休息,而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时。每日工作禁止超过11小时,夜班劳动,企业应支付夜班津贴。
这些新规将避免劳方被资方无限榨取的可能,不仅是人性化的体现,更是对劳动者应有权益的切实保障。
但制度规章更多的时候只是“纸上谈兵”,若不能在现实中落地生根,就很容易成为被虚置的“制度花瓶”。要让善政的种子落地,一方面需要劳动保障部门依照法律规章主动履行职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则需要依靠真正代表劳动者利益的社会团体和权益救助机构,平衡劳资双方的话语,不要让势单力薄的劳动者独自去向话语强势的资方争取权益。
□时言平(编辑)
坑爹坑娃的骗局是怎么得逞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1年,至少有8名考生被一些“中间人”忽悠,以“校园小计划”招生或“非正常录取”等方式,报考了“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特色课程班”。该特色班是非学历、非学位的教育培训,却被一些“中间人”谎称为可以办理与统招生相同待遇的学籍信息。这被媒体称为坑爹坑娘又坑娃的“校园小计划”招生。
在这个骗局的链条里,已被通缉的“中间人”马某超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他要通过下线物色对象,还要打通上线——即文中提到的“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布置迷局,让前去报到、就学的家长和学生深信不疑。可是,单凭他一个人就能完成这个骗局吗?
从后来北京邮电大学的答复中可看出不少问题。第一,校方对特色课程班的介绍未在校园网站首页显要位置体现,家长们均表示没有看到过这一“严正声明”。第二,所谓“入学告知书”是在家长们离校之后,老师以蒙骗的手段让学生签的。
“中间人”虽已被通缉,但校方有无责任,这“校园小计划”的招生操作是否合规,需要进一步查清,给这些受骗的学生和家长一个公道,也防止骗局重演。
□汤飞(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