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一份有“立场”的作家名单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一种关注】

  我们决定以联合文学之名,彻彻底底地展现我们的观点和偏见,推出了这样一个大专辑。如果大陆读者有机会读到专辑全文,就能明白,在名单之外,我们同样意图描绘的不仅是这群青年小说家的画像,并试着从中探问70后小说走向大势,更追溯源流,比较大西洋两岸的人文杂志怎样选出他们的“20 under 40”。

   

  “绝对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名单”,这是联合文学总编辑王聪威跟我讨论这个“20位40岁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专辑时,反复体认到的。从最早想发这个专辑,到遍布中国大陆、港、台、马各地复杂的联系过程,直到杂志出刊前夕,我们多少对这份名单抱着无法完全确定下来的迟疑。

  但这份由联合文学挂名的青年小说家名单(注:大陆青年作家韩寒、张悦然、笛安、鲁敏、阿乙等入选)终究还是推出了。可想而知,这必然存在着许多质疑的声音。首当其冲的就是评选机制问题。去年《人民文学》通过非常繁复的大规模投票机制,结合学院专家、资深作家及读者,选出20位“未来大家”,其实是颇为公允的评选过程。可惜的是,这份名单几乎都是中国大陆的小说家,不管是初选或最终名单皆然。所以当我们苦恼着评选机制时,最后还是选择回到一个非常古老的文学标准:就是编辑自身极为主观和直觉的评判。

  文学作品的高低优劣一向相当难以客观地给予价值判断,一部《百年孤独》不会因为几十年来受到全世界数千万名读者的欢迎和热烈购买而降低它的杰出质地;同样地,在出版前屡遭困挫,最后在他乡艰苦出版的《尤利西斯》,即使没有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拥戴,也不会削减了它的价值。当我们参考美国《纽约客》和英国《葛兰达》的做法时,我们更确定了这件事——很多时候,这是关乎一个杂志的文学视野和气度的问题。当《葛兰达》在1983年提出第一份“最佳不列颠青年小说家”名单时,完全是该刊灵魂主编包福德(Bill Buford)一手决定。因此,大胆而主观地提出一份名单,也是对编辑眼光的一项考验。

  《联合文学》自1984年创刊以来,就一直持续地发掘和介绍优秀的华文作家。现在中国大陆拥有世界性声名的余华、苏童、格非、莫言、王安忆等,早在上世纪80年代崛起时,杂志就曾做过好几次专辑介绍;而连续举办26届(还将继续办下去)的小说新人奖比赛,也给了许多台、港及海外优秀作家登场的舞台,例如香港的董启章、韩丽珠、廖伟棠等;台湾的骆以军、甘耀明、伊格言等;其他还有像葛亮、闻人悦阅这类无法以单一地域划限的作家。而上述的作家们也都陆续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出版了许多著作,丰富了华语文学之间的交流。

  可以想见,至少对台湾的70后、80后乃至90后写作者来说,前人创造的丰富且多元缤纷的小说书写世界,无论是中国大陆、台、港、马或海外华语文学作品,都已经成了共同的阅读经验。加上源源不绝从国外介绍进来的作品,这么爆炸性的阅听环境,造就的是40岁以下的年轻写作者非常难以考其渊源、甚或分类的驳杂养分。也因此,这次要评选出这份“20位40岁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名单,就变得尤其艰难。

  这当然反映了这本杂志的审美观和偏见,但文学从来是极端呈现个人风格、美学价值乃至偏执心智的领域,力求周全可能不是一本文学杂志必须要有的质素。所以我们决定以联合文学之名,彻彻底底地展现我们的观点和偏见,推出了这样一个大专辑。如果大陆读者有机会读到专辑全文,就能明白,在名单之外,我们同样意图描绘的不仅是这群青年小说家的画像,并试着从中探问70后小说走向大势,更追溯源流,比较大西洋两岸的人文杂志怎样选出他们的“20 under 40”。此外配合两岸的文学出版观察、小说家的现代生活处境,期望读者通过这次的专辑,能真正去阅读这些年轻小说家的作品,持续且耐心地等待小说家们在时间深处给出的解答。

  □黄崇凯(《联合文学》杂志编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