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布波族兴衰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布波族”本身是不真实的,是被流行文化所刻意“虚构”出来的,是一种外部感染的文化。

  □基甫(文化批评家)

  “布波族”是一个没有任何“天性”的族群,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假定的部族,一个虚拟的阶层。它突如其来,也随时可能消失。“布波族”将彼此冲突的布尔乔亚精神与波希米亚精神调和在一起,看上去既是布尔乔亚,又是波希米亚。在波希米亚群体中要展示出布尔乔亚的优雅;在布尔乔亚族中则标榜波希米亚式的浪漫气质。通过融入大自然或对田园时代的生活的模仿,可以舒解激烈商业竞争的精神压力,使精神暂时变得轻松些,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一旦透过色彩斑斓的波希米亚外衣,“布波族”,至少是中国的“布波族”,究其本质仍然是“小布尔乔亚”,一种用波希米亚精神所粉饰过的“小资”情调。他们是能够进行更充分的“文化”消费的高一级的“小资”,或者说是有文化的中产阶级。波希米亚式的“流浪感”也是他们消费的对象之一。

  如同“小资”一样,“布波族”在文化上的属性依然是一种消费性的文化。在高度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要消费波希米亚情调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能够消费自由意志和生态文化,“布波族”必须拥有更多的金钱。而所谓“流浪”,无非是特殊形式的、规格更高的郊游。这样才实现了“布波族”的物质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据此,我们可以考虑当下的中产阶级在文化上的消费能力。“布波族”的出现,再一次和更加强烈地显示出金钱的威力:只有布尔乔亚,才能真正享有波希米亚式的生活。

  时至今日,“布波”一族的日常生活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算下来,这一族的人群,他们的小孩也该上幼儿园了。食品卫生的焦虑,孩子教育的费用,房贷的压力,汽油提价,日常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等等。社会成本明显提高。倘若还能维持“森女系”的装扮,象征性地满足一下波希米亚式的体验。偶尔能结伴自驾游一下,那已经是奢侈的享受了。“布波族”的衰落不可避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