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书评周刊·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书评周刊·艺术
下一篇

《白》与白的异化

2012年05月1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作为当红的设计师,原研哉的书近几年被大量引进。
《白》 原研哉 著 定价:48.00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3月

  □书评人 张维

  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颜色,白色的墙壁,白色的纸张,白色的衬衫。实在找不到白的影子,对着正午的大太阳望一眼,你立刻就会明白什么是白。

  白不仅指颜色也可表示事物行为、状态、方向等。白是设计师最喜欢运用的元素之一,设计师也从白的不同意境中吸取创作灵感。日本设计师对白有一种特有的钟爱:三宅一生的白凸显了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的褶皱之美,山本耀司用白展现其二维剪裁的简洁流畅,安滕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将留白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但要论白的“死忠”,还数原研哉莫属。无论是长岛冬奥会的开幕式节目单设计,还是其倡导的无印良品设计风格,无不体现了他对白的深刻理解。他对白的钟爱早已不是一个设计师的色彩偏爱和一种综合感官体验,而是寻找日本美学源头的灵感通路,他将探寻这条通路的所有领悟写成了《白》。

  原研哉在《白》一书中所论及的“白”已近乎“道”了——他将白视作“从混沌中生成的生命或信息的基本形式。是脱离混沌之后对清洁和纯洁的极致表现”。针对这个观点,原研哉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从物化信息的形成层面来看,白是一个不稳定的瞬间,一切事物皆在这不稳定的瞬间中演化产生。

  这或许有点抽象,但只要回想一下我们写字的过程,就会明白其中的奥义。真正的白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我们心中,我们心中想写而未写的那一瞬间即是白,当我们写下心中所想的字时,真正的白已经消失了,转化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文字或图画)。二是从生命的基本形式来看,白是万物的最初形态。日本艺术家都热衷于探寻事物的性、生、死三个方面的奥秘,并将之视作日本艺术的精髓。这点在日本摄影大师荒木经惟、细江英公的镜头下表现得最为突出。

  以白是信息和生命的基本形式为起点,原研哉在《白》一书中讲述了白的物质化代表——纸的催化作用,白所代表的“空”的意义。这些观点无疑都给予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白”的契机,让我们在“白”中看清这个世界,但我觉得白的奥义并不只局限于此。

  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演化中,中国人赋予了“白”各种感性与理性的意义,对白的理解也日益多元化。白不但代表了一无所有的状态、最初的形式、事物的颜色、地域方位(西方);也表现了人们对光的感觉、视觉的清晰,甚至体现了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如人的向外表达和表述、为人处世的正直坦诚,等等。关于这点,单从汉语词典中关于白的近二十条注释中即可得到验证。

  这不由让我想到一个关于圆的小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状告幼儿园的老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她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他会认为一个圆圈是太阳、是车轮、是眼睛……但自从学校的老师教育了他,圆圈是0之后,这个圆圈便与0完全对应了,孩子的头脑中关于圆的所有想象力都被束缚在了0上。原研哉的《白》或许也具有同样的“魔力”。当我们心中的“白”被放大、被束缚、被扭曲,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哲学概念,只拥有纸这一种物化形式,只留下“空”的意义的时候,不妨抬头看看头顶的太阳,它或许会让你“明白”更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