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书评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书评周刊·天下
下一篇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独自生活?

2012年05月1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
Eric Klinenberg著
企鹅出版社2012年2月

  在今天的中国,最热门的事情大约是电视相亲,而在美国,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可能是独居。纽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艾里克·克兰纳伯格(Eric Klinenberg)在他的新书《单飞:独居的极大上升与惊人吸引力》(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一书中探讨的就是这一问题。这本书今年二月份上市以来立即吸引了无数媒体的关注,并大受好评。

  

  美国的独居人士究竟有多少?《单飞》一书中给出的数据是惊人的。在1950年,美国有四百万独居人士,而六十年间这个数字上涨了近七倍,如今有3100万人选择独自生活。美国男性首次结婚时的年龄推迟到了二十八岁,有一半的现代婚姻以离婚收场。在今天的美国,有一半人是单身人士,有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只有一名住户,而有五百万三十五岁以下的人选择独自生活。

  现代文化与科技为独居提供便利

  为了写作此书,克兰纳伯格用了七年的时间调研和搜集资料,此书出自他在七个城市的田野调查,包括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芝加哥、洛杉矶、纽约、三藩市、华盛顿D.C.及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克兰纳伯格发现,独居并非一种社会异常现象,而是主流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带来的必然结果。妇女解放,大规模的城市化,新的社交技术以及寿命的延长是引导我们时代文化地形的四个主要因素,而每一项都导致了单身生活的流行。现代女性更少为带孩子和家务活儿所累,因此可以更自由地去追求她们的事业,她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结婚和生孩子,如果婚姻生活不开心,她们可以随时选择离婚。始于电话、为Facebook等社交媒体所深化的“社交革命”则让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之间的界限消失了。都市文化给自主性更强的单身人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多样性,同时为单身人士提供了周全而完备的服务,从健身房、咖啡店到外卖餐厅、洗衣房等不一而足。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那些原来不太可能选择独居的人在年老时更愿意选择独自生活。到2000年时,有62%的丧偶老人独自生活,而这个数字在可见的未来应会只升不降。

  独居:自我实现还是退缩?

  克兰纳伯格的书探讨的不仅是一个人口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对幸福的追求”这一因素——人们选择独自生活是因为他们想这么做还是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在书中,克兰纳伯格提出独自生活可以培养一种“滋养性孤独”,这或许“正是我们为了重新和他人建立联系所需要的”。但是他在书里写到的大多数人看起来既没有被滋养也没有很积极地与他人建立联系。他们是不安全的,对自己的自由十分自豪却极度渴望联系,他们焦虑、外向、自大、有时很恐惧,简单来说,他们所经历的这一系列混杂的感情,与非独居人士并没有多大区别。

  近几年,剩女这个概念在中国流行起来。如果你过了二十五岁还没有固定的男朋友,你就会被称为“剩女”,即便在北京和上海这样观念开放的城市。“剩女”这个概念固然是被强加的,单身女性根本无需理会,但是不可否认,强大的社会偏见很难不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焦虑。在美国,单身女性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焦虑。克兰纳伯格的书中写到一个在纽约从事电影行业的女生金伯莉,在她三十岁发现自己仍然单身时她经历了一场精神危机。白天她投身于工作,晚上就用一季又一季的电视剧来麻醉自己。她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事情再也不会像大学时一样了——人们再也不会来上门了。”这种情况在她决定买房子时有了转机,她想自己承担一个未来。她装修了房子,开始举办派对,当起了自由职业者,尝试网上交友,并和一个叫“自愿单身妈妈”的组织建立了联系。金伯莉的选择是一种自我实现还是一种退缩?她坦承道:“我不想自己一个人挂窗帘,我一直以为我会和一个伴侣或爱人一起做这件事。”但是另一方面,自主是她的理想,给她带来快乐,部分原因是她不必为自己无法实现自己或他人的预期而感到羞愧。

  “个人主义教派”是独居的基础

  在美国,过去半个世纪里成长起来的这些人从小就被教育按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建立一个他们自己想要的世界。这种信念被克兰纳伯格称为“个人主义教派”,这可能最接近美国文化的共同理想,而这正是独居这种生活方式得以建立的基础。如果你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劳动力市场这么不景气的年代,单身可能是你度过成年生活的最好方式。那些单身人士脚步轻捷,时间灵活。他们的财务也可能更加灵活,因为没有人依靠他们的收入生活。他们拥有向上爬的自由。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单身生活。事实上,独居人士会联系朋友,逛书店,在咖啡馆工作,建OKCupid账户(一个类似百合网的交友网站,在美国很流行),或者去跳舞狂欢。他们做着和金伯莉同样的事,将他人引入他们的生活。克兰纳伯格的研究显示,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单身生活可能是一种常态。而他的研究说明,我们可以如此从容自在地过一种单身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社会成就。或许这其中最大的安慰,就是知道有那么多人和你一样生活,或许你们从来就不孤单。

  编译:乔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