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北京地理·热点之交通微循环(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0:北京地理·热点之交通微循环(二)

“渠化”微道路导流交通

2012年05月13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从城市主干道长安街进入城市次干道佟麟阁路的交通指示牌。
德外新康街过去是条小胡同,后经改造,成为交通微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花市大街占道停放的车辆。新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东城区法华寺街,一条胡同分为上下两层,这种高低不平的状况今年有望得到改变。
因王府井大街部分路段设为步行街,南向北车辆至此须绕行东单三条。

  4月中旬,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北京市今年将投资28.4亿元加快微循环道路建设。年内,城六区24条微循环道路将全面开工,总长度达到14公里。其实,在此之前,特别是2005年以后,北京部分地区的微循环道路改造已经在陆续进行。比如,2010年,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崇文交通支队就对辖区内交通微循环问题较为突出的东花市地区,进行了调研和针对性改造;去年,北京市总投资约17亿元支持了西直门南小街、正义路南延南段等12条微循环道路的建设。日前,本报记者就已经过初步改造的东花市地区、西直门南小街和尚未改造的法华寺街进行了实地探访。

  东花市地区 针对性改造总体效果明显

  东城区东花市地区拥有较为典型的交通微循环系统,主要区域包括南、北花市大街以东,广渠门北里以西,崇文门东大街以南,两广大街以北,包括东花市北里东区、东花市北里西区、富贵园等七个居民社区,主要街道有14条,其中东西向5条,南北向9条。

  2010年前后,东花市地区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据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崇文交通支队统计,仅2010年上半年就收到居民反映交通问题的意见68件,其中反映交通秩序混乱的占45%,乱停车的占40%。为此,当时的崇文区政府确定把东花市地区作为当年交通优化、渠化的工作重点。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崇文交通支队交通科科长贾学武、民警李洋对这一区域的交通微循环状况进行了实地研究,并撰写了改造方案。

  据贾学武等人调查,造成东花市地区微循环不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区域内居民区较多,交通流量大,人们出行方式多样,混合交通现象比较严重;区域次干路较少,且有的次干路存在瓶颈,如东西花市大街西宽东窄,白桥大街路面损坏严重;小区在道路进出口安装了隔离设施,形成断头路和瓶颈路;路口路段狭小,缺乏科学的渠化(指通过导流岛与路面标线相结合的方式,以分隔或控制冲突的车流.)措施,如有些支路没有道路标线又是双向行驶,使得通行能力降低;路旁乱停车干扰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等等。

  针对这些造成微循环不畅的原因,贾学武等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并付诸实施,如拆除部分小区进出口及路段中的隔离门和隔离设施;改善次干路道路环境,如拓宽原东西花市大街,重铺白桥大街;部分道路设置相应标志标线设施;部分道路设立单行线;规范停车,合理设置路旁停车位,设法增加地下停车位使用率等等。

  据附近居民讲,近两年来东花市区域的交通状况确实改善很多。记者看到,现在此区域内道路都有道路车道标线,划有部分停车位。部分道路两边设置了专用自行车道并立有护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局面,也有效防止了乱停车现象。

  贾学武介绍,改造方案后来大部分进行了实施,微循环改造总体效果比较明显,但由于去除小区进出口隔离设施后,有居民反映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部分小区又重新设置了隔离设施,仅有少部分开放;有部分道路也没有按方案设立单行线。

  记者了解到,东花市北里东区内有一条小路贯通东花市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这条路两端虽然设有挡车杆,但都处于立起状态。据小区工作人员讲,社会车辆可以从这条路上穿行,不收取费用,这有利于缓解其他支路的交通压力。但据记者的有限观察,直接从这条小路穿行的车辆并不多。

  西直门南小街 被抹平的“大肚子”

  位于西二环官园桥东、平安大道以南的西直门南小街过去曾有一个被当地居民称为“大肚子”的部分,“大肚子”部分长30多米、宽六七米,使本来四车道的南小街到这里突然收窄为三车道,容易阻挡驾驶员视线,经常出现堵车情况。去年,西直门南小街完成了改造。改造后的这段路已变得笔直,除双向四车道外,两边还有自行车专用道。住在附近西弓匠胡同的居民李先生说道路修好之后,拥堵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车跑起来顺畅多了。

  但记者同时发现,尽管西直门南小街此段道路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但作为这一区域微循环系统中的西弓匠胡同却仍是一条瓶颈路。西弓匠胡同东端与西直门南小街相连,西端与西二环相接,在这一微循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这一胡同较窄,堵车现象非常严重。

  张先生和妻子在西弓匠胡同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据他们估计,门前的小路一个小时能过几百辆车。“这里通过的车太多了,有时两车顶上谁也不让谁,或者有司机将车停在胡同里,就会导致路堵死,一天得堵二十回。”张先生说,“现在我上二环时经常从西直门南小街绕一下。”下午,有一辆给商店送冰棍的三轮车停在了路边,张先生不停嘱咐车主把三轮车再往边上放一放。“胡同里停一辆小车时,还勉强能过一辆小车,但过大车就困难了,有时司机技术不好,通过需要很长时间。堵车时我和妻子有时还会帮忙疏导一下,大家互相让一下也就过去了。”

  对于解决西弓匠胡同的堵车问题,张先生建议把此段道路设置成单行道,或者能让车从旁边国际投资大厦院里的小路通过,“现在院里的保安有时会让我们绕出去,我们已经很感激了”。

  法华寺街 高低不一的路面将被填平

  法华寺街西起天坛东路,东至幸福大街,长度约970米,最宽处6米左右。据驹章胡同居民刘先生回忆,早年以法华寺街为界,北面为法华寺北里,南面为法华寺南里。北里为胡同,南里则是部队营房。南面营房地势较低,当年沿街走过去几乎就可以踩到屋顶。后来,街南盖楼直接把老营房埋在地下,南面就被垫高了。

  现在看到的法华寺街由并列的两条路组成,北面的较低,为老路,南面的较高,为法华寺南里盖楼时铺设。高低不平使得两条路没法接合在一起。南面的一条路所走机动车较多,路两旁都停着车,中间所余空间不足两辆车并排通过,东西向都来车时经常会发生拥堵。

  “这条路几乎天天堵。尤其周二、周四妇幼保健院专家多时,车会很多。”刘先生指着妇幼保健院北侧南北向的一小段交叉路说,“这一块以前很窄,停一辆车就堵,后来拓宽了,结果两边都停上车了,还是堵。除了路窄之外,我觉得停车没人管也是这条街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悉,今年法华寺街被纳入微循环改造计划,高低不一的道路将被填平,并在现有基础上拓宽到30米左右,成为双向四车道的次干路。但刘先生对此反应冷淡:“2007年就说要修这条路了,之后又说了几次,但没有动静。”而且,刘先生也担心修路会不会拆除部分平房。刘先生一家几代人已在这里生活了近100年,虽然现在住的平房很破,但他对胡同有很深的感情,胡同里才有街坊,出了门喊句“吃了吗”就能得到回应,坐在胡同口一块喝点酒聊聊天也很惬意。他不愿楼房与大街拉远街坊间的距离。

  ■ 众议

  微循环改造可适当采取“交通宁静化”手段

  ●边扬,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在北京,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交通系统中处于弱势地位。理想状态下,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应该是分开的。但在微循环道路改造中,由于道路本身就不是很宽,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交通宁静化”手段,降低汽车速度,比如采取绿化手段:一条路本身是直的,通过把道旁的树栽种成曲线,让司机感觉汽车一直处于转弯状态,从而降低汽车速度,这种方法目前在国内还是不常见的,比较常见的是设置减速丘。

  封闭性大院导致次干道间距过大

  ●庄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北京的交通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路密度不够,尤其跟东京、华盛顿等城市相比,这个矛盾非常突出。北京的交通形式是环路加放射模式,人们出行往往都上一条大路,导致通行不畅。而北京大院多,是导致道路密度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院的规模往往太大,又呈封闭式,导致次干道的间距过大,不符合科学的道路设计比例。

  其实,西方也有封闭式的住宅区,但规模比较小,呈街坊的形式,这样就不会对城市交通造成很大影响。上世纪初,汽车业开始发展以后,西方出现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概念,它针对城市道路上日益增长的机动交通带来的安全问题,统一规划为较封闭的居住区,小区内部道路是一套系统,再与外部城市道路相连,社会车辆不能随意穿行,但这种邻里单位的设计规模都不太大。

  目前,北京新建的过大的封闭住宅区已经很少了,不会对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造成什么影响。即使有些小区周边交通微循环存在问题,也多是此区域交通规划有问题,而与住宅区的设计无关。

  ■ 记者手记

  “宽阔的胡同”或者“胡同的灾难”

  提到微循环道路,很多非专业人士往往不解其意,觉得玄妙难测。听记者一解释,有些人不禁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北京的胡同嘛!的确,北京的胡同可算作标准的“非机动交通”时代的微循环道路系统,几乎是四通八达,到哪里去都方便。在胡同中还有天然的工商业,方便附近居民的生活。

  但随着机动交通时代的到来,较窄的胡同成为了“机动交通”微循环道路系统发展的障碍,有时干道堵车时想钻胡同而不得,或窄或单行,让很多司机也无可奈何。而一些胡同居民,对微循环工程改造是持矛盾态度的,一方面想更方便地坐车,另一方面却担心微循环畅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污染、噪音和安全隐患。但有专家指出,“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对其所在地段的居民日常生活模式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在道路走向弯曲,路面较窄的微循环系统中的居民,往往倾向于享受慢节拍的生活,车流量很少的街道成为他们日常交流和活动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我想这种描述是适用于胡同的。胡同的改造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状态。

  而某些胡同,虽然仍沿用胡同名,却已面目全非。家住德胜门外大街的黄先生每天都要开车走二环去上班,每当看到德外堵车时,他就拐向冰窖口胡同,走积水潭桥上二环。前些年新修的冰窖口胡同让他的出行多了一份选择,他觉得这就是微循环改造的成果。这种“宽阔的胡同”现在也有不少。

  但也有人担心,这会带来“胡同的灾难”。道路微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团或片区的交通问题,而不是解决城市整体的交通问题。如果为了追求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强硬地将微循环道路拓展改造为城市干道,则可能将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和传统生活方式变成“炮灰”,造成城市文化内涵的流失。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