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D12版)
■ 专家观点
●张政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观察员,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以往属于地下工作的枪手代笔,现在俨然成了公开标价的热门商品。很多评判的声音聚焦在买卖论文属于道德缺失,甚至涉嫌违法等方面,我倒觉得,杜绝论文买卖、学术造假,关键是要釜底抽薪。
为什么有人会去买论文?直接原因是写不出。
前几天,是学生论文定稿的时候,看着本科生的论文,有时会让指导老师为难:
一是积极性不高,不少人应付了事,老师得天天在屁股后面追;二是水平不高,所谓的研究往往没有创新价值。常常是材料的堆砌和他人成果的拼接。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高校的教学设置本身,就没有在日常教学中呈现研究性,到了毕业的时候,让学生短期内学会研究,学会写研究性论文,不符合实际,完全是为写论文而写论文,老师近乎拔苗助长。虽然,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已经不写论文,改做毕业设计,但问题都差不多。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高校的教学设置,首先,设置不同类型的学位,实践型、研究型,让社会去选择,让学生差异化学习;其次,真正实行学分制,不是强制让学生学什么,而是让学生选择学什么;再次,课程中适当加入研究类课程,现在的课程几乎都是知识性课程,灌输式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而不是生成,缺失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最后,是严格学位管理,不是严进宽出,而要宽进严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这只是解决买论文的直接办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买卖论文之所以生意兴隆,根子上还是唯学历论。找工作、晋职级、报项目等,都要看出身、学历。
进一步说,唯学历论背后则是用人制度不科学,人事管理与选拔不透明,无法实行真正的唯才是举,只能通过学历等硬性杠杆来维护低层次的形式公平。
所以,解决学术造假,也是系统工程。
■ 记者手记
摆脱论文去评价教育成果
论文枪手,是学生道德问题,更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教师认为,买卖论文涉及很多因素,“纠结在一起,形成蔚为壮观的产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现有评价机制,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所有的工作业绩,“一切都最终化为数字,你发了多少篇文章”,这种扭曲的评价机制对于教育制度的渗透,就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篇论文定学业”的情况。
“论文定乾坤”的行业还有很多,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急诊科大夫,这些实践性极强的岗位,在申报职称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期刊层次都最重要的。
沈阳曾开发反剽窃软件,研究国内论文买卖问题三年,被外界称为“反学术不端的斗士”,他同样认为,解决论文剽窃和论文枪手问题,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取消专科生、本科生的毕业答辩,取消硕士生的发表要求以及部分硕士生的论文答辩,取消部分非研究性人员的职称评审对于论文的要求。
教育界人士在面对论文枪手问题的时候,不是去指责枪手的唯利是图,也不是批评当下大学生学术能力差,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矛头对准了枪手市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教育制度问题,那么,该如何脱离“论文”,科学、客观、全面评价教育成果?
D10-D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