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斗,著名相声艺术家,现为北京市曲协主席。
自“走转改”活动部署以来,曲协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下乡慰问演出活动,得到广泛认可。
在日前举行的首都文艺界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座谈会现场,李金斗说起自己下乡的小片断,有观众要送柴鸡蛋表示感谢时,他拒绝说“等我怀孕了再拿过来吧”。昨天,本报记者就“走转改”的相关话题采访李金斗。
新京报:走转改对于演员的精神层面有什么影响?
李金斗:现在很多演员的精神面貌不是很正常。一些年轻的相声演员,对于相声的了解不是太全面,他认为相声就是一门逗乐的艺术,其实不是。
相声应该寓教于乐,无论是传统相声还是新相声,都应该有积极的一面。你“走转改”,到农村去也好,到工厂去也好,到部队去也好,到社区去也好,你演那些肮脏的东西,观众是不会接受的。因为老百姓有辨别能力,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对于每一个演员来说,你深入下去,演完了之后,观众对你会有一个评价,你会自觉地改变一些演出的内容。
新京报:基层的群众对于哪些节目最有兴趣?
李金斗:他们还是希望你说一些积极向上的相声,你讽刺的东西是恰如其分的,不是胡说,也不是在谩骂。另外,“走转改”还有一个曲艺普及的作用。比如,我们走下去之后,接触到了很多的人,不仅包括老年人,主要还是很多中青年。他们不了解什么叫单弦,什么叫京韵大鼓。
通过在基层的演出发现,很多人觉得单弦、京韵大鼓很好听,从这一点说,走基层起到了艺术普及的作用。另外,让基层观众记住了演员,以后再有演出时,可能就多了一些观众。
新京报:“走转改”对于曲协,对于你自己来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金斗:我们和老百姓面对面地见着了。说句良心话,我们的工薪阶层是80%,过去我们的观众都是在市里。现在,大家可能搬到大兴、通州等地方,来市里头看节目很困难。我们下去之后到他的跟前,他感觉很亲切。
实际上,我们年轻的时候这样做过。现在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比以前的内容更全面,也更丰富。
新京报记者 张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