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吊瓶班”现象易致正常人代谢紊乱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严格来说属于一种营养治疗手段,健康人并不需要。

  近日,一张湖北孝感一中“吊瓶班”全班在教室里输营养液的照片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据了解,这是高三学生为了考前补充能量在输氨基酸,而一边输液一边复习是怕耽误了复习的时间。近年来,以高考学生为目标的营养补充剂、保健品一直都层出不穷,从口服到静脉滴注也只能说是愈演愈烈。这些营养补充剂一直以来都颇受争议,而静脉滴注的方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禁要问:把医疗上使用的营养液用在健康人身上究竟是爱还是害?

  

  氨基酸非灵丹妙药,通过食物即可补充

  提到氨基酸,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近年来一些保健品厂商的宣传给氨基酸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氨基酸只是蛋白质代谢中的一种普通产物。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最小分解单位,日常摄入的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经过胃肠道分解后就会转变为氨基酸。氨基酸是人体可以吸收的蛋白质,同时,它也可以合成激素、抗体、碳水化合物、脂肪,产生人体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奶类、蛋类和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进入胃肠道后,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再经由肠道吸收。

  这些通过食物摄入的氨基酸一部分通过人体代谢途径被代谢出体外,另外一部分则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人们每天通过摄入一定的肉蛋奶就能够获得足够的氨基酸,而过量的氨基酸就从肾脏、肝脏等途径被排泄出去。

  氨基酸临床上一般用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

  左小霞表示,氨基酸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经口进食营养达不到需求才需要补充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等体外营养补充剂。最常见的体外营养补充剂包括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用于满足患者对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这三大基础营养素的需求。常用于一些不能正常进食,各项营养指标又达不到的患者,比如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前营养不足或者危重的病人。

  高考生正常饮食就可补充所需能量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会员常明表示,对于临近高考的学生,通过正常饮食可以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而健康合理的饮食还有助于调整临考状态,缓解脑部的疲劳。高考生日常脑力活动量较大,所以能量的需求会比成人高一些。每天推荐考生摄入的热量为2400千卡左右,主食类要求每天在300~500g,肉类每天吃二两。因为脑力活动比较多,所以还可以推荐一天一个到两个鸡蛋。建议考生多吃鱼类,鱼类里除了含有优质蛋白,还有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等大脑需要的营养元素。最好是每天摄入二两的鱼肉。“一些家长在考前只挑孩子喜欢的菜,这是不合理的。首先单一的食物不能满足人体所有的营养需求,其次一种食物长期使用还会加大食品安全的风险。”

  常明表示,一些高考生通过输氨基酸补充营养是不合理的。通过上述的饮食的量,完全可以满足孩子日常学习和生长发育对于氨基酸的需求。如果孩子出现脑力疲劳等考前综合征的话,可以在饮食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一些蛋白粉以及锌、铁、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多存在于蔬菜、水果和部分肉类中,可以通过正常饮食补充。

  ■ 提醒

  静脉滴注可能产生多种并发症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临床医生介绍,即便是在正规医院输液都可能会产生并发症,而像“吊瓶班”这样的情况是通过哪种途径获得营养液,操作人员是否有行医资格,操作环境能否保证安全都是潜在的问题。常见的因为静脉滴注而导致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类型:

  1、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2、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3、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4、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5、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 风险分析

  静脉补充营养在临床上也属“不得已”

  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严格来说属于一种营养治疗的手段,左小霞表示,通过营养液补充营养属于肠外营养补充方式,而通过正常进食获得营养属于肠内营养补充方式。首先这些常见的营养素如果胃肠道功能没有问题的话都可以通过肠内营养的方式摄入,所以健康人没有必要通过静脉滴注营养液的方式补充营养。

  其次,在临床上能通过肠内营养方式补充营养的一般不推荐静脉滴注补充营养。因为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这些营养物质不通过胃肠道代谢而直接进入血液,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代谢并发症。这些营养物质通过静脉滴注进入血液后,会造成血液中成分的波动,对正常的代谢会产生影响。一旦血液中某一种物质,比如氨基酸突然增多,而且长期如此,就会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产生影响,也就是代谢出现紊乱。

  左小霞表示,长期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补充营养本身是临床上不得已的方式,对于健康人来说长期如此会产生一定的弊端。过量的氨基酸要通过肾脏和肝脏排出体外,这样就会给肝肾功能带来一些负担,尤其是长期进行肠外营养补充更是如此。另外,如果单纯依靠肠外营养补充,胃肠道功能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临床上一些长期不能进食,通过肠外营养方式补充营养的患者,胃肠道功能会损退。胃肠道表层的细菌会移位到其他部位,造成感染。如果胰腺功能不好,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会使血糖波动比较大,肾功能不好的人会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而长期输液还可能会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出现高碳酸血症。”

  ■ 相关链接

  孕妇胎儿体重不足也应尽量通过进食补充营养

  在妇产医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孕妇因为胎儿体重较低被告知需要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补充营养。

  左小霞表示,一般胎儿体重超过八斤属于偏胖,而体重低于五斤则属于偏瘦。体重较轻的胎儿出生后可能会出现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还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对于低体重的胎儿在后期应当适当补充营养,增加胎儿的免疫力。

  不过即便是这种情况也要看母亲的情况,如果母亲不能通过正常进食给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则需要通过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营养,能通过正常进食摄入足够营养则还是推荐正常进食。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贺潇 创意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