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健康周刊·名人堂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健康周刊·名人堂

抑郁症关注(二):抗抑郁药物的正确使用

抗抑郁药无成瘾性,且需长期服用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名家档案

王传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精神科杂志》常务编委。

  4倍,这是在过去二十年间美国人服用抗抑郁药比例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国家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12岁以上的美国人十个中就有一个在服用抗抑郁药,而40-59岁女性中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可以达到23%。“这些数据说明随着抑郁症的患病率、识别率以及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认识的提高,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王传跃这样解释上面的这组数据。不仅服药人群多,抑郁症患病人群服药的持续时间也很长。在同一份报告中还指出,在服用抗抑郁药的人群中,服用两年以上的超过60%,而服用十年以上的也占到14%。这样的数字可能会让国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却代表了抑郁症治疗的一种趋势。

  药理 修复人体生理缺陷

  从最直观的角度讲,抑郁症首先表现为一系列核心的情绪障碍,这也使得很多人对于用药物治疗抑郁症产生怀疑,甚至造成很多误解。比如一些人认为抗抑郁药物只是阻止情绪的表达,让人变得迟钝而已。

  对于这个问题,王传跃博士表示,心理和情绪是大脑功能的表现,而大脑是由物质组成。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精密的器官,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抑郁症都是基于大脑中一些物质上的变化。“从某些程度上来说,抑郁症是由于人脑发育的不完美或缺陷造成的。面对同样的重大创伤,有些人只需要几天就能恢复过来,但是有些人在几个月甚至十几年后都无法摆脱这些阴影。这是因为这部分人在生理上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我们称之为脆弱易感性。在人群中大概有1/5的人都有抑郁的脆弱易感性。”

  王传跃表示,人的脆弱易感性是由大脑中的生物和化学原因造成的,也许和遗传有关。药物治疗就是改变大脑的生物化学异常,将大脑的功能调整到正常的情况。对于轻度的抑郁症也许单纯的心理治疗也能解决,但是中、重度的抑郁症肯定需要药物治疗。

  趋势 可能会像使用抗生素一样普遍

  当谈到抗抑郁药物今后的趋势时,王传跃表示,抗抑郁药物今后在其他临床科室中的使用可能会像抗生素一样普遍。因为其他一些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概率非常高,尤其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癌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所有住院患者中,合并抑郁症的比例可以达到1/3。“很多慢性病科室的医生也逐步意识到抑郁症的问题,并开始逐步开展抑郁症的治疗。比如在以往的心血管科室现在也在开设‘双心门诊’,就是不仅要关注心血管的问题,还要关注心理的问题。不仅是躯体的症状需要治疗,心理问题也需要干预。”

  误区 抑郁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并不合理

  失眠是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有的症状,而很多患者为了缓解失眠会在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还长期服用安眠药。

  王传跃表示,从安全性的角度讲,用药越简单越好。失眠和躯体疼痛是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有的症状,但是太关注这些症状,而忽视抑郁症本身的治疗就是走了弯路。失眠就吃安眠药,疼痛就吃止痛药,这完全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应该认识到,失眠和疼痛只是抑郁症的症状,把情绪调整好这些问题自然也会解决。短期将抗抑郁药和安眠药合并使用有助于让患者尽快恢复,但是安眠药一般两周之内就完成使命了,继续用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但实际上抑郁症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也有很多,这都是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热点问答】

  抑郁症反复发作会对脑部造成伤害

  Q 抗抑郁药物是否会有成瘾性?患者是否会对抗抑郁药物产生依赖?

  A:抗抑郁药没有成瘾性这是肯定的,只有个别药物会有断药反应,但是断药反应和上瘾不是一回事。断药反应存在于很多药物,不仅是精神领域的药物,比如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些药物停药后也会有断药反应。

  Q 断药反应的表现有哪些?如何才能避免断药反应?

  A:断药反应的表现往往是和药物所治疗的症状相似,比如一种药物是减缓心律的,那停药以后心律就会加快。逐渐减轻服药量可以减轻断药反应。一般可以每周减总量的1/4至1/8,而且这个减药的速度还可以放慢。

  Q 新型抗抑郁药物和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哪些不同?

  A:新型药物用药都很方便,有的一天吃一次就可以,往往一到两片就能解决问题,很重的病人可能需要更大的量。而且安全性增加,不像以前的抗抑郁药物需要担心过量服药的安全性,新型抗抑郁药过量服药也相对安全。因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很高,药物安全性提高也可以避免一部分患者通过过量服药自杀。

  Q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一般要服用多长时间?

  A:服药时间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抑郁症也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存在一定的生理缺陷问题。抑郁症这类病是因为我们脑袋可能有些物质缺少或者过多。需要把脑部调理到合理的状态,还要维持这个状态,所以需要长期服药。一般来说哪怕是首次发作,一个完整的抗抑郁治疗也不能少于一年。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的反复发作才会真正对脑部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Q 抗抑郁药物不能和哪些药物同时服用?

  A:笼统地来说,抗抑郁药跟一些毒性较大、体内浓度稍高就会有不良反应的药合用时需要注意。抗抑郁药和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要看两个问题,一是抗抑郁药自身是否容易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因为抗抑郁药常常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以在研发的过程中也会考虑这些问题,然后区分出和哪些药物联用安全性好一些,哪些的安全性差。这也需要专门的医生或者药师来判断;第二要看合并药物体内药量的变化容不容易带来毒性,比如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和某些抗抑郁药联用可能会存在安全性的问题。

  Q 有些人可能怀疑自己会患抑郁症,是否可通过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A:预防性用药目前是没有根据的。抑郁很重要的特征是脑部变化的程度不是很重,是脑功能损伤较轻的表现。所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还是应该通过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自我情绪的疏导。情绪是宜疏不宜堵,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尤其重要。

  【微博围观】

  @抑郁症关爱与治疗:服抑郁药期间别怀孕。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显然是不主张在治疗期间怀孕的。由于任何一种抗抑郁药都会很快通过胎盘,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在美国,没有一种抗抑郁药物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可用于孕妇。

  @解郁网:#抗抑郁药物#介绍: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1.抑郁症治疗药物介绍—百忧解(盐酸氟西汀)2.帕罗西汀(赛乐特)3.舍曲林(左洛复)4.抑郁症治疗药物介绍—兰释(马来酸氟伏沙明片)5.西酞普兰(喜普秒)

  @心情and心语:【哭泣真能够赶走抑郁】美国《心理健康》报道,情绪抑郁时会分泌一种肾上腺素,被称为痛苦激素,它会让人心情低落没精打采,它可以通过汗水和泪水或尿液排出。因此当心情郁闷时,可以多喝几杯水,做做运动,让身体出汗或大哭一场来排解。女性哭得多是女性寿命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以上摘自新浪微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贺潇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