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家北京首办个展,两部作品呈现不同叙事
|
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国内一线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从北京南漂至上海,近日携《靠近海》、《等待蛇的苏醒》两部影像作品回故里展出。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在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和艺美画廊同时举行的个展《靠近海·等待蛇的苏醒》是杨福东在北京举办的首次个展,而这两部影像作品也是在国内首次展映。展览将展至6月15日。
弥漫“知识分子”情怀
杨福东以一系列“知识分子”主题的作品,成为国内一线影像艺术家。此次杨福东北京首次个展上展映的这两部影像作品依然蔓延着这种知识分子情怀。
《等待蛇的苏醒》(2005年)是一件十屏影像装置。中间的两个大型投影视频,一边是跳跃的火苗旁的士兵,一边则是冰天雪地里士兵在漫无目的地游走。《等待蛇的苏醒》中用破碎的叙事拼贴出一个士兵在逃亡中的故事。杨福东试图表达的则是从身体到心灵的脆弱本质。艺术家赵半狄在杨福东个展开幕式上告诉新京报记者,杨福东的作品呈现了知识分子的关怀。
尝试另一种叙事方式
在此次个展上呈现的两部作品延续了杨福东用不同视角、不同时间纬度讲述一个故事的叙事方式。
另一件十屏影像装置《靠近海》(2004年)同样也提供了影像讲述的另一种方式。中央的投影是两个同时发生的场景:一边是一对在海边骑马的年轻恋人,另一边是一对试图在沉船事故中逃生的恋人。其他八个屏幕则呈现不同乐器的演奏。
艺术家、策展人秦思源称,“这件作品将声音因素变成了主要因素,尽管中间屏幕中也有叙述概念在里面,但核心还是周围八个屏幕上乐手的演奏,这些节奏就像潮起潮落。”
■ 艺术家小传
油画到影像的跨界
杨福东1971年出生于北京通州,足球运动员曾是儿时的梦想。但十几岁时发生的意外让他的足球梦破碎,于是转向画画。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他考取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自学摄影后开始影像艺术创作。从1997年第一部电影《陌生天堂》到后来的《后房,嘿,天亮了!》(2001年)、《留兰》(2003年)、《Honey》(2003年)等,杨福东以相对隐晦性的叙述,以及影像所牵连出的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关系,赢得世界范围的关注。200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竹林七贤》(第一部)令他声名鹊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