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平原地区造林任务已完成八成以上,进入管护阶段;本报记者体验“护林员一日”

记者体验护林员浇树刷白喷农药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5月11日,昌平区平原造林地区,3名护林员扛着铁锹走向林地。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专题动机】一名交通协管员,一天要走10公里;一名儿科专家,一天要给50个孩童看病;一名护林员,一天要给200棵树浇水……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实现了各自的人生价值;在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中,首都北京,正变得愈发美丽。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北京一日”,记者将体验护林员、社工、村官等行业工作者一天的生活,还原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他们的苦辣酸甜。每个行业,都是一道不同的风景……

  ■ 体验档案

  体验身份:护林员

  工作地点:昌平区平原造林地区

  工作内容:给树苗浇水、给树干刷白、喷洒农药

  随着雨水的浸透,树林里越来越泥泞,随便踩哪一脚,都会让鞋面深陷进泥里。

  雨越下越大,护林员老李脱下雨衣,执意给记者披上,自己却只戴个大草帽挡雨。记者推辞不过只好穿上,却发现这件塑料雨衣里外都是湿乎乎的,穿上去就糊在了身上,老李不好意思地笑了:“里面是汗。”

  今年,北京计划在平原地区造林25万亩,目前已经完成了八成以上。如何让种下去的树在这个夏天活得了、长得好,成为了当下整个造林工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进入5月以来,气温迅速升高,各区县都采取了树木架杆、除孽、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后期管护工作,这些繁重的工作就需要护林员们一棵树一棵树地去完成。

  5月11日,本报记者前往昌平,在那里体验了一名护林员辛苦的一天。

  下雨也需浇树抖手腕有技巧

  在昌平区顺沙路南侧,有一片新栽下的树林,80多亩。早上7时,老李和另外5名护林员就已经开始拿着塑胶管给树苗浇水了,“每天6点就开始干活了,早上凉快,中午暴晒的时候不适合浇水。”

  “可是今天下雨,咱们还用给树浇水吗?树苗自己就能喝饱了吧?”记者问,老李笑了:“给树浇水讲究浇透,这点儿雨哪浇得透啊!还得靠人来浇。”

  记者钻进树林,拿起塑胶管开始给树浇水,没想到刚浇两下,围起来的树坑就被冲开了一个口子,水从口子处流了出去。

  “浇水的时候不能朝一个方向浇,要轻轻地甩动水管,这样就不会让水冲开树坑了。”老李轻轻地抖动着手腕,水柱呈“S”形落进树坑。记者学着他的样子抖起手腕,果然树坑没有再被冲开,但只浇了5分钟就觉得手腕发酸。

  遇到土坑不深、蓄水不好的,还得用铁铲先挖点土出来。为了防止被大风吹倒,这些树之间都用木条进行了连接,这种做法在今年的平原地区造林中广泛应用。为了不让这些木条碰到脑袋,在树林里浇水只能弯腰低头,没过一会儿就腰酸背疼了。

  护林员穿布鞋只为干活麻利

  雨越下越大,别的护林员都穿着雨靴,唯独保定来的赵大姐穿着一双布鞋,满鞋满脚都裹着泥。她说:“绿化队也给我配了雨靴,但我个子矮力气小,穿雨靴干活碍手碍脚的。为了能干活麻利点儿,我就穿了布鞋。”

  “那你这满脚都是泥,干一天也够辛苦的!”“出门打工,哪有不辛苦的。再说能给北京多养几棵树,这份辛苦我觉得还挺值的。”赵大姐称,包吃包住,一个月下来能拿2000元左右。

  中午,大家把水管盘好,连同铁锹一起放进小推车里,推着回了大约一公里外的绿化队。没有多大的小车推起来却挺难,必须身体前倾,脚使劲蹬地才能推动。

  回到绿化队,大家简单洗了洗脸和手就开始坐下来吃饭,这也是忙碌了一上午之后第一次坐下来。面对白菜炒肉片和米饭,几个护林员大口大口吃起来,还边吃边说各自家乡的趣事,引得其他人哈哈大笑,仿佛上午的疲惫已从身上飘走。据一名护林员介绍,他们一天下来要浇两百棵树左右。

  刷白不留缝长蹲腿酸痛

  刷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今年平原造林中,广泛采用石硫合剂用于苗木树干涂白。这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熬制而成的,它能通过渗透、侵蚀病菌和害虫体壁来杀死病虫害及虫卵。

  在一间工棚里,一名护林员将生石灰倒在一个大桶里,再倒上水和其他配料,开始用木棒搅拌,“如果不搅匀的话刷到树上就会有厚有薄,下雨冲刷,薄的地方就会先被冲刷掉,给害虫可乘之机。”

  记者学着护林员的样子,拿刷子蘸石灰水往树皮上刷,却发现一刷子下去,树皮的很多缝隙都没有变白。只有蘸饱了石灰水,才能将大部分缝隙刷白。即使这样,还是有一些比较深的缝隙刷不到,需要用刷子头蘸上石灰水往里杵。

  由于给树苗刷石灰水的部位是从地面往上一米左右,因此需要一直蹲着。记者不时在左右腿之间移动重心,希望能坚持得长一些,可刚刷完两棵树就觉得两腿发酸,几乎蹲不下去了。护林员称,他们经常一刷就是半天,遇到可能发生害虫疫情需要重新补刷的时候,经常一天一天地刷白。

  农药喷雾器一背三十斤

  刷白只是预防一部分害虫,有的害虫已经上树了,就需要喷药来防止害虫扩散。今年全市平原造林中,多采用低毒农药,比如由中草药植物苦参提取制成的苦参碱,是天然植物性农药,对人畜的毒性比较低,“但是用多了还是会觉得不舒服。”一名护林员说。

  把农药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兑好,灌进15公斤装的农药喷雾器后,背上去顿感沉重。走了一会就直喘粗气,步伐沉重。到了树林里,护林员示范,左手拿着喷雾枪,右手缓慢而均匀地上下摇杆,给箱内加压。打开阀门,农药顿时变成雾状喷出,护林员叮嘱要喷匀,不能多喷也不能漏喷。

  农药溅到手上,顿时有一种痒痒的感觉,皮肤开始泛红,“没事,一会儿用凉水冲下就好了,我们习惯了,溅到皮上以前还痒痒,现在也没啥感觉了。”护林员说,有一次从早7时一直喷到晚8时。

  除了喷农药以外,还要喷抗蒸腾剂。喷洒后能在植物枝干及叶面表层形成超薄透光的保护膜,封闭植物表面气孔,在气温快速升高的情况下能减少植物的枝叶损伤,促进并提高苗木整体成活率和存活率。

  下午6时,护林员们回到了驻地,卸下农药喷雾器,护林员们又开始商量起明天的工作安排了。

  ■ 背景

  大尺度大规模森林景观初显

  今年,北京提出25万亩造林任务,五环、六环“两环”范围3.4万亩,占14%;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带”范围5万亩,占20%;“九楔”范围12.8万亩,占51%;京沪高铁高速、雁栖示范区联络线、凉水河等重点道路河流“多廊”绿化2万亩,占8%。工程实施后,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将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02个百分点。目前,造林重点区域、重点地块的植树主体任务已经完成,昌平西部沙坑、延庆蔡家河,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六环路两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延楔形绿地等地区,大尺度、大规模的森林景观初步显现。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饶沛

  本报记者在护林员的指导下给树木“刷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