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唐卡:移动的佛龛(1)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638米长的《中国藏传佛教艺术彩绘大观》是热贡艺术的经典之作。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唐卡是个响亮的词汇,但是其本意往往不为人知。如果想了解西藏文化,唐卡是一道门。1300多年前,藏族艺术家就已经创造了唐卡:他们用粗疏的麻布涂抹天堂,用一笔一画制造移动的佛龛。唐卡是西藏的大百科全书,其中有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历史事件,还有藏医药的传承。在外人眼中,唐卡过于庞杂,各种神灵的谱系纷乱,不了解宗教内涵的人很难找到门路;同时唐卡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绘制,似乎千人一面,这同样导致人们对其艺术魅力领悟的迟钝。而今唐卡越来越被当成艺术品与收藏品在世间流通,在发现唐卡的路上,能见到一种笃定的斑斓。

  4月末的拉萨,天光大好,还没到西藏的旅游旺季,八廓街上游客不多。在这里聚集着十几家专门出售唐卡的门店,年轻的画师在店里细致地描绘唐卡,一点点上色,晕染一片树叶就需要很长时间。藏香与唐卡成为西藏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许多人来此张望,画师更像是表演,以期证明唐卡皆为手绘。

  关于唐卡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少说法,但是其功用性已是定论:移动的佛龛。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教授罗桑开珠看来,唐卡是与流动牧民的生活方式相关的,人们需要一种质地轻便,可供随身携带,随时悬挂供养、祈祷礼拜、卷放收藏,并具有宗教象征内涵的移动佛龛。关于最早的唐卡,传说是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亲自绘制的白拉姆女神像,但的确在吐蕃时期,唐卡就已经成为信徒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川大学教授格桑益西介绍说,唐卡体系庞杂,大体分为“国唐”和“止唐”,前者由丝绢制成,后者用颜料绘制,从所用颜料和不同颜色的背景,又分为“彩唐”、“金唐”、“红唐”、“黑唐”等等。不同风格与流派的变迁,成就了唐卡的万千姿态。

  “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唐卡画派的传承。”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和靖说。在拉萨的一家藏面馆里,周围都是藏民,喝藏茶,吃藏面,狭仄昏暗的墙壁上也悬挂着唐卡,唐卡以黄、红、蓝三色边装饰,表面覆着黄色丝幔,绿度母温和地凝视众人。我们与和靖一起坐在其中,“这是一幅新勉唐派风格的唐卡,新勉唐派的开创者是曲英嘉措,格鲁教派的寺庙往往是以这种风格为主,也是现在我们能见到最多的画派。”和靖说。“总的来说,唐卡风格的形成受到中原文化、印度犍陀罗风格、克什米尔、尼泊尔等地艺术风格的影响,后来经过了勉唐、钦则、噶玛噶举三大西藏本土画派的互相融合和消化,最终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唐卡主流样式。”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