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京报专栏
上一篇

离离网上草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网络让草根的力量更强大,草根的力量让网络充满生机”,这是互联网“草根文化宣言”。近年来,“草根文化”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号称“草根”的文化明星也大量出现,从歌手雪村、刀郎,到娱乐大鳄郭德纲、小沈阳、周立波,再到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凤姐乃至网络学术写手当年明月等,都以“草根”标榜。

  □基甫(文化批评家)

  “草根”既是状态描述,又是性质判断。它们来自底层,往往与“精英”相对峙。然而,所谓“草根文化”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文”是纹饰,“化”有教化和花朵的双重含义。这样看来,所谓“文化”显然是指精英的东西。精英,或菁英,指的也是花朵。花朵为上流的、超越性的、美化的和优雅的。而草根,很显然是底层的、根基性的、原生态的和日常的。但随着现代大工业物质生产和市民社会的时代的到来,“文化”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草根也被视作一种文化形态,而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来,根茎的价值和美学是通过花朵来表达,而现在根茎要成为自身的价值和美学表达。

  草根话语表现出某种芜杂和狂乱的特性,这一点,往往成为其为人所诟病的根源。但恰恰是因为这种特性,才显示出草根文化蓬勃的原始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断地冲击文化的上部,为精英文化输送活力和色彩。但是,如果认为这种杂芜和狂乱,就是文化的全部,并以此理由来剪除顶端的花朵,那就会走向文化的反面。一个健全的文化形态,就是社会各阶层和族群都能找到自己的表达管道、话语方式和美学形态,而且能够相互融合,至少是能够相互容忍,而不是相互挤压和打击。没有草根,也就没有所谓精英,同样,没有精英,草根也不复存在。如果曾经存在所谓“精英主导”的文化状态,我不认为那是什么“精英文化”,充其量是一种被权力所征用和修整过的,貌似“精英”的强权文化。

  互联网的网状形态,结构性地挑战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话语权力架构,各族群相互隔离的文化藩篱也将被冲垮,这一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伴随而来的也有对精美文化的破坏,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最精美的东西,总是最脆弱的。野草割而复生,花儿谢了就一片凋零。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精英的使命,就是保护文化传统中最精美和价值核心的部分不受互联网风暴的摧毁。他们之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达成谅解和妥协,学习相互容忍。只有在话语权力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人们才有可能相互奉赠“精美的”礼物,而不是唾沫和其他暴戾的东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