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文化新闻·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文化新闻·艺术

创新科技为《天安门》添彩

制作团队水晶石舞台解密,幻影成像和3D技术首次在大型演出中运用

2012年05月1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中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创造了两个第一。

  新京报讯 (记者天蓝)虚拟的“北京人”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浩瀚的宇宙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一般……日前正在国家体育馆试演的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让每一位观众都感受到了高科技舞台带来的视听震撼。陈维亚带领的主创团队向观众交出了一份答卷。而这些舞台效果又是如何实现的?昨日,负责演出中幻影成像和3D影像制作的水晶石公司的三位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他们介绍,此次在《天安门》中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次在中国大型演出中运用幻影成像;第一次在大型舞台上使用3D技术。

  “时间旅行者”真假难辨

  在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演出中,舞台上会出现一个虚拟的“北京人”,带领观众在北京3000年相互交错的多重时空间任意穿梭。

  为了制造这个“时间旅行者”,水晶石公司采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幻影成像,这个影像只存在于一个肉眼都很难看清的超级薄膜上。记者了解到,幻影成像虽然在国际上十分流行,但此番还是第一次在中国的大型舞台上使用。据水晶石公司的3D项目负责人赵晋仪介绍,此次《天安门》演出中“时间旅行者”是由真人和假人共同扮演,为让现场达到“难辨真假”的效果,这个角色由一位舞蹈演员饰演,而特效的假人也是根据这名演员的身形、动作制作而成,演出前“两人”配合练习了足足一个月时间。

  观众首次戴上3D眼镜

  在《天安门》演出中,水晶石运用空中巨幅特殊软屏幕及“3D立体影像”技术,营造出宇宙“天宫一号”对接的科技奇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环节需要观众佩戴现场发放的特殊“3D立体眼镜”方能体验真实宇宙之旅的效果,而3D眼镜运用在中国的大型演出中,也是头一回。据水晶石负责人赵晋仪介绍,由于体育馆的设计和电影院大不相同,无论是座位,还是观看角度,都有完全不同的设计。这次3D银幕悬挂在舞台上方,不是通常观看3D效果的最佳角度,在制作特效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配合舞台设计与导演调度来完成这次“技术为艺术服务”的绝佳案例。

  ■ 幕后

  26位年轻人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完成如此技术含量的舞台效果,创作团队26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是昨日采访中最令记者感到意外之处。水晶石副总刘剑说,此次《天安门》的特效制作代表了一个大的方向,即科技元素与传统表演形式紧密融合,为演出增加看点。在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中,由于导演要求视觉特效一定令所有观众过目难忘,因此水晶石团队倾尽全力。直到首次试演当日凌晨2点,还在做最后的修改。为的就是让观众看到特效的刹那发出由衷的惊叹,而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这些辛苦并没有白费。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