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问题老冰棍当初怎么查处的

2012年05月20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5月19日《新京报》报道,在前门、王府井地区,一元钱一根的“老冰棍”深受游客喜爱。一种名为“瑞华老冰棍”每日销售约5万根,质量被指存隐患。记者向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一批“瑞华”牌的“老冰棍”,检验报告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超标约1767倍和240倍。记者调查还发现,该冰棍工厂污水横流老鼠乱窜。

  在闹市公开兜售的老冰棍竟然这么“脏”,真是让人意外,不过,更让人意外的是,“瑞华老冰棍”此前的劣迹就曾暴露过——北京市食品办曾于2011年10月12日进行抽检结果通报,北京市瑞华冷饮厂生产的老冰棍菌落总数超标近8倍。

  菌落超标8倍的老冰棍不仅没从市面上绝迹,如今更变本加厉,菌落超标飙至1767倍,这不禁让人疑问,一年前抽检发生的问题,监管部门怎么处理的——对瑞华冷饮厂作出怎样的处罚?当时有没有进一步深入该厂,调查生产环境,有没有根据该厂的不良记录,在日常时加强监管,增加抽检的频率?

  近年来,北京市食品监管部门经常通过媒体和网络,将一些不合格食品曝光。这样的动作无疑给民众以信心和安全感。不过,在曝光之后,如何对这些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商作出进一步处置,民众往往看不到详情。这大大削弱了曝光给无良厂商带来的震慑,也给权力寻租留下了操作空间。

  食品监管,查处曝光不合格食品,这其实只是第一步,进而,监管部门应当调查食品“不合格”的深层原因所在。如果生产厂商只是偶而失误,那可以采取罚款和暂时停售的办法,同时将该厂商记录进黑名单,今后增加对其检查的频率。但如果查出厂商食品生产环境恶劣,有意违法,销售伪劣食品,那就不应简单是罚款和停售的问题,而应考虑是否该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如取消该厂商的合法生产资格等。

  “瑞华老冰棍”当初怎么查处的,相关部门应将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向市民详细说明情况。

  □国华(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